儿时的年味∣从腊月开始的愉快时光
“过年咯,过年咯……”
儿时每逢过年,都可以用期盼来形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屋里屋外忙前忙后,不为别的,就因为是过年了,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记忆里,小时候的过年,不是仅仅只有春节放假七天,而是自打从腊月开始,各门各户就悄悄地进入了过年的节奏。
(壹)
腊月伊始,母亲就开始为过年准备起来了。
家里的保洁工作是必须要做的,然而保洁的重中之重就是——洗。洗啥?洗被子、洗床单、洗窗帘、洗台布、洗衣服,各种洗就为着让家里干净敞亮,宛如屋子焕新了一般,过年有客到访的时候也不失了体面。算是一项大工程了。
早先的被子与现在的不同,不是用的被套,而是上面蒙着一层花色的被面,下面包一层纯白色的棉布,也叫被里子,中间是弹好了的棉絮,需用大而长的缝被子针把这三层绞在一起使用。拆洗的时候,把留好的线头一解,抽出长长的一根线绳,把被面儿和被里子取下浆洗,中间的棉絮要拍打暴晒的。
母亲是个爱干净的人,她总能把最不好洗的地方也洗得干干净净,而且她做事一丝不苟,经她手里洗过的被子盖在身上都是又干净又舒适,还有一股子阳光的味道,暖暖的,特别舒服。
刚开始家里还没有洗衣机呢,洗被子也是妈妈一双手干出来的活儿,那时的我还太小,只模糊的记得妈妈在院子里,有一个好大好大的木盆,一块木头的搓衣板,盆边放着小凳子,肥皂,接水的桶,被子就是这么被妈妈洗出来的。洗好的被子是晒在一根长长的粗绳上,绳是拴在两棵树之间的。阳光撒入院子里面满满的,我在竹篱笆墙下玩儿,偶尔也会跑到妈妈边上弄她盆里的水,好不自在呢。后来有了洗衣机,我家也搬进了楼房,就不再有那个好大好大的木盆了。
年,就这么悄悄地开始了……
(贰)
临近除夕的那一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筹备菜单、买菜、备菜、装盘、防冻防尘、统计人数、大桌子小桌子、大锅子小锅子、长盘子圆盘子、各种各样的碗碟,一应俱全,琳琅满目。
父亲家里的规矩是除夕一定要在奶奶家吃年夜饭的,于是早早的我就可以在奶奶家玩耍了,许久未见的亲戚们也陆陆续续会来奶奶家。有送年货来的,有带孩子给奶奶提前拜年的,有无事串个门子唠唠嗑的,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凡。我就乖乖的跟着奶奶屁股后面,一会儿奶奶递块糕给我,一会儿奶奶塞块糖放我嘴里,甭提有多开心甜蜜了。
厨房里时不时会飘过来饭菜的香味,那是妈妈和婶婶在张罗着全家的饭菜,有生的,有熟的,还有半生不熟的,好多好多的美味佳肴,令人垂涎欲滴。年前的厨房里总是热气腾腾的,几次我都是在白茫茫的雾气中找到妈妈的,妈妈真是太懂我了,一见到我,就从砧板上拿起一片香肠往我嘴巴里塞,我立刻喜笑颜开,蹦蹦跳跳的跑开了……
年,越来越近了,真正过的是除夕,我们叫做“三十晚上”。
(叁)
除夕夜,年夜饭,一家团圆欢聚一堂。
甭管屋子是大是小,大人们把那张大大的八仙桌子给塞得满满的,一层一层挤在一屋里喝酒吃菜。桌上摆放着可口美味的菜品,至少有二十来道菜,冷的、热的堆叠在一起。里层的长辈们一定是在推杯换盏呢,他们有说有笑,轮番地给爷爷奶奶敬酒,小酒杯相互碰撞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此时的屋外已经是炮竹声不绝于耳了,家家都争先恐后地放着长串的鞭炮响彻楼宇。
表哥表姐、堂妹表弟都来了,我们一帮小姐妹们玩着闹着也顾不上好好吃饭,所以都不在大桌子边上吃,另设了一张小桌子,就是八仙桌的迷你版,四周放着几张小板凳,矮矮的,很合适我们几个。小桌子上会摆着各自妈妈为儿女夹在碗里的菜和饭,都是自个儿喜欢吃的。开始还是让我们自己吃,可不一会儿,妈妈们就笑逐颜开地全围在小桌子边上给我们喂饭了。她们一边喂着饭一边聊着天儿,无话不谈好不畅快。
大桌子上吃的差不离的时候,就听见奶奶在叫我们过去,我知道是发红包的时间到了,乐不吱地赶紧来到奶奶身边。一群小朋友围着奶奶,小脸一个个红扑扑的,嘴巴吃的油光光的,奶奶笑眯眯的挨个给红包。这叫压岁钱,大吉大利的,红红的纸包着,不论钱数多少,满满的都是长辈对晚辈们的爱意。
再后来,是哥哥领着我们一起去放烟花了,烟花腾空绽放的那一瞬间是最美的,只记得自己看着看着,冲着天空傻呵呵地笑……
年,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里渡过,在一家人的欢声笑语里渡过,在孩子们憨态可掬的笑声里渡过。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人人心中都期待着又是一个好年头。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