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成语,叫“童言无忌”来形容,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自己才意识到,说话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以前,总是觉得学习读书、练就一种技术是非常难的,当自己经历过才真正明白,与人相处时的“说话”,才是最难的。
的确如此,说话有将就,做事亦有道,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懂、搞清楚的。正如朱自清在《说话》中写道:“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
后来自己慢慢的领悟到,所有相处舒服的背后,都是一种分寸感,更是掌握人与人交往的方圆之道。
人和人之间交往,每一次换位思考,都是对这段关系的尊重,我们常常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
然而,按自己想法做事是本能,站在对方角度去做事才是一种分寸感,毕竟,有来有回才是人情的真谛,才是对感情的珍惜,再好的朋友关系,也经不起毫无分寸感的折腾。
在与人相处中,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是真正的尊重。生活中,总是有些人常常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他人的感受,无视他人的难处,是十分让人反感的。
正如山本昭生在《换位沟通》说:“会换位思考的人,才能赢得对方好感,沟通时更顺畅。
如果只强调自己的感受,有百害而无一利。”一个懂得将心比心的人,更容易被他人所接纳,让感情更珍贵、关系更长久。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度。
出言有尺,不是不说,而是要有理有据的说,要有的放矢地说,而不是任凭自己胡说乱说,不讲究方式方法的去说。
俗话说,话是开心的钥匙,是人与人交心的桥梁,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似寻常不过的说话,其实也是一种学问。
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无用。可是,虽然言之有理,也要礼让三分,诫人有度,还要顾其自尊。
虽然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真不是谁都能听得进去的,切莫自以为是的好心,实则是揭他人的疮疤,凡事都要留有余地。
所谓“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说的就是做事有余,多一分宽容,就会多一分理解;与人方便,亦是自己方便。
心中有分寸的人,无论距离远近,心都亲近;相反,如若分寸全无,距离再近,心也远了。
犹如作家周国平所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和底线,不可随意僭越,否则,便是背离的开始,愿我们在生活中,发挥我们的高情商,学会换位共情,注意亲疏分寸,不仅会说让人舒服的话,更要会做让人舒服的事。
写作是一种修行,渡人亦渡己。
如果写得对你有所帮助,或者看完有所醒悟,感谢你的关注和分享,因为下一篇更精彩。
有缘相识,愿我们一起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