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同一起跑线上,你的选择,往往已经决定了你的人生轨道,以及你的人生归途。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论是后悔买单,还是愉悦祝贺。
三姐妹同出一宗,情同手足,一个爱财,一个爱国,一个爱权,因为选择的不同,也就成了不同阵营里的“他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人有的时候的确是需要时间来验证,需要时间来抚平的。有时一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任凭别人怎么“开导”“劝阻”都无济于事,不管不顾的,还是会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力奔跑。直到晚年回忆自己这一路走过来,留下的串串足迹,去反思自己的选择……
这是目前我看的算是比较长的书了,断断续续的,分三次也全部看完了。吸引着能够一字一字,一章一章看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知道这段历史,对历史了解的太少了,实在是惭愧】一直希望在经历过多次家族分裂后,能因为某个契机,一家可以实现中国式的大团圆。
尤其是三姐妹一起联手,去视察医院工作的那个章节,看的我是热血沸腾。感觉我这个美好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三姐妹在各自的领域里“大显身手”,足够的智慧过人。依靠自己的身份,为抗日战争尽最大的努力,财力物力人力上支援。
回过头一想,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初的选择,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了。在那个年代,经历了那么多的事,起起伏伏,大姐和小妹,从原有的道路抽离出来,选择和庆龄站在统一战线上,难。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将会要面临很多选择,包括别人给你的选择时,你也要作出选择。而一旦选择之后,不管好与坏,你也将为自己做的选择去继续接下来的一个个另一个选择。
高中时代前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印象,自己做出了什么选择。记忆中真正上的第一个选择,应该就是文理分科吧!高二那年,面临着文理分科。
在权衡自己在文科和理科方面的利弊后,文科的话,我地理不行,方位感不强,那什么经度纬度一出我必错,即便是很认真很认真的去做,也是错的。理科的话,化学还勉勉强强过得去,物理就不行了。这电路,看的也是头大,把这个开关连上,那里就短路了。把那个打开,电压就超负荷了。真的是简直了。
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时,还特意去问了那时的年级组长老师,想给一定的参考建议。人家也不好帮助我做选择,只是说各有各的好,毕竟这个选择只能我自己去做。
怎么说呢?其实我们大部分时候在做选择之前,自己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是在想征得另一个人的认同。而且每个选择,尽可能是争取自我的“利益”最大化。不管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这里可以理解为,自己能驾驭的了,不影响他人,且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利的。
最终我选择了文科,原因是我觉得我数学还算可以,在文科生中,可能还算得上是一个优势,能够帮助我站稳脚跟,不至于被甩得太远吧!
如果时光倒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作何选择?还会选择现在的这个人生轨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