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在农村,有一种逛街叫赶集。

赶集的那天,不算宽敞的街上一定擦肩接踵,人来人往。

不同的乡镇赶集的日子不一样,这个乡每月逢1、4、7赶集,这个镇逢3、6、9赶集,或者那个镇逢2、5、8赶集。

赶集的这天 ,大家要卖东西的,要买东西的,都放下手里忙的农活,早早的起床,将家里稍稍打理一下就匆匆赶去街上,因为晚了买卖东西的人都散了,而且家里还有很多事等着他们回家忙呢。

街上,除了固定的一些做生意的商户,最热闹的就属农贸市场和大桥了。

农民赶集大多都带上一些自家的农产品,比如土鸡蛋啦,自家种的各种蔬菜啦,还有养的鸡、鸭等家禽,亦或是自家果树上结的果子……

大家带着自己的东西早早的到农贸市场或者大桥上找好位置,小心翼翼的将自个儿的东西摆放在跟前,有的还带着一杆老式的手称。

“手秤”图片发自简书App

估计现在的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怎么认手秤了,但是不用但心,这些朴实的农民,绝对不会缺斤少两的,哪怕你是外地人。可能他们还会多给你点,生怕让你吃了亏。

你看,那边卖藕的大娘,还塞给买藕的大爷一把四季葱,那如婴儿胳膊般白嫩嫩的藕,沾着新鲜的泥,再添了一抹翡翠般的绿,看起来鲜嫩嫩,新鲜极了!

那边,卖土鸡蛋的大婶金嗓子大开,气冲冲的对着年轻的大嫂子说:“我这就是土鸡蛋,我家大母鸡下的,不是洋鸡蛋。你要实在不信先买几个回去试试,是真的就再来买,不是真的你拿来,我给你退钱,还送你一筐。下场我还来!”

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遇到了杀父仇人!

还有大桥上卖柑子的大叔:“小妹,你先吃个试下,甜你就买,不甜不要钱。”

我买了几斤,大叔的称望望的(翘的高,称的足),给了钱,临走时大叔还往袋子里多塞了几个,我说句谢谢,大叔还憨憨的笑了,黑黝黝的脸上露出一口大白牙,真灿烂!

这些农民,都是极小的买卖,但是经常给别人多送些,零头也抹了,从不计较斤斤两两。

若是买的人看了后不想买,也总会客气的说:“我东西太多了,等一会儿再来。”

这不是虚假,而是他们总认为,买卖不成仁义在!

卖完了东西他们就会收拾好,揣着刚卖的钱高高兴兴的去买他们需要的东西。比如油盐啦,酱醋啦,自家没有的菜啦,菜种啦……

走在农贸市场和大桥上,听着买卖人的声音,喧闹的街市如此熟悉。

我从小就爱赶集,因为赶集我就可以买最爱吃的肉包子了,还可以在农贸市场和大桥上感受着和谐的喧闹。

现在,我还是很爱去赶集,因为还有热闹的农贸市场和大桥,还能遇到大叔大婶憨憨的笑容,还能感受到他们如青绿的山水般的纯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乡里人有赶集的习惯。 我的家乡日照市在每个乡镇都设有集市,隔五天一集,每个集市分配不同的时间,所以做生意的人天天有...
    梅开如雪阅读 5,712评论 39 25
  • 有一种逛街叫:赶集! 我不喜欢逛街,但我喜欢赶集,一下子就想到小时候了。 现在可能只有一些农村存在原始的赶集市场了...
    边玩边学习边挣钱阅读 3,741评论 0 1
  • 文/sgasun 7月30日,回到凤凰家中第五天。弟弟一家出发去上海孩子小舅那里游玩。我从弟弟手中正式接过家里主厨...
    sgasun阅读 2,669评论 5 4
  • 本来一直打算写完拼多多和拼好货的产品分析之后就写一篇这两个产品竞品分析的。因为我担心自己的产品分析做的不够到位,不...
    Jelly妮阅读 3,411评论 0 1
  • 拥有的时候不懂珍惜 失去的时候后悔莫及 曾经的风华绝代遗失 而今的孤芳自赏莫提 信游故地见风景依旧 回首过去却望尘...
    安静的复苏918阅读 1,3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