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应该是小孩子最喜欢春节的原因之一了。
当然,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压岁钱也如其他小朋友一样,回到了爸妈的小金库,最终还是转化成别人家孩子的红包。
长大一点,有了零花钱,压岁钱自主以后,才是最愉快的部分。
那些年,我跟着爸妈去串亲戚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收红包。
这也是后来我工作以后,有些亲戚家我就不太跟着去的原因。
现在想想,年轻时的我,也实在是太现实了。
而现在的我,则是有家里亲戚来串门的时候,还是尽量会回家参与一下的。
毕竟,父母已老,他们的兄弟姐妹,我的舅舅姑姑什么的,也都在老去,有些亲戚,真的只是每年春节才有机会见一次。
初二那天,回家路上胡思乱想时,一句话从脑子中冒出来,有些人真是见一面少一面了,谁也不知道这一面,会不会是最后一面。
并没有诅咒亲戚的意思,因为无常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猝不及防,提前离场的不一定是他们,还有可能是我自己。
这么想起来,这句话也适应每一个我身边的人。
说回压岁钱吧,我家里给压岁钱的习惯,是只要还在上学,就可以拿到压岁钱。
比如我弟,他是医学专业本硕连读,需要学8年才会毕业,妥妥的比我多领了5年的压岁钱。
而压岁钱的数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最早的10块、20,到100、200块的节奏,说实话在我收压岁钱的日子里面,金额就从未到过500这个级别。
其实,再想想,所谓的压岁钱,其实就是春节父母给自己的钱而已。
因为同样数量的钱,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春节,还给了馈赠者的子女而已。
当然,这一代的孩子们的压岁钱都收的盆满钵满了。
比如,我一个大学同学的两个娃,每年春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红包,似乎都至少要5K-1W以上。
其实,就是老家儿人给子女的一种补贴吧。
有趣的是,我老爸,今年突然说要给我转1.5K过节费,我居然在这个春节,第一次收到来自爸妈的压岁钱。
而在我的朋友圈里,却没有给压岁钱的习俗了。
或许也是因为我的朋友里,有孩子的和没孩子的基本上各占一半吧。
有很多丁克夫妻,也有各种原因还是单身的,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有时候,想要不要給有孩子的朋友意思一下包个红包,但转念一想,我们的聚会很少会有一对一的,我若给了,是不是会给其他朋友带来尴尬和压力。
所幸,经过一次的沟通后,大家默契的也就不再纠结压岁钱的事了。
只是,这几年随着大家的娃开始长大,我会送一些孩子喜欢,又不太贵的小礼物,来代替压岁钱。
倒不是有多喜欢孩子,更多的是对朋友们的友情,以及发自内心的感谢,没有目的性,单纯的感恩。
昨日和Lily一起看完电影, 晚上是与两整家人一起聚餐。
于是进了名创优品,想给两家的小女孩选个有意思的小礼物。
最终相中了一款小夜灯,有紫色和蓝色两个颜色,都十分可爱,我给Lily看了一下问她闺女会喜欢那个颜色,我准备一个颜色买一个,让两家的孩子自己选。
之后,就收到了Lily中肯的建议,她说她曾经也这么做过,结果自家的娃和另一个娃因为看中了同一款,打的不可开交,她说最好买一样的。
听后,我觉得也十分有道理,对于6、7岁的小孩子来说,或许礼让妥协都有些太压抑天性了,便果断的买了同款。
这便是没当过妈和当过妈的人,在关于小孩子了解程度方面的差距吧。
晚上,两位小朋友,都很喜欢这个礼物,我分别偷偷的问了两个小姑娘,喜欢蓝色的还是紫色的。
结果的确被Lily说中了,她们都喜欢紫色的,我也十分庆幸自己是和Lily一起买的礼物,不然以我的思维,昨晚的聚餐可能最终会以挑起两个小姑娘矛盾不快而收尾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