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书的序言,就被这本所吸引:这本书中所收的这些小品,正是我的一点观察、一点领会;走笔之时,往往动了真情,有笑声,也有累影。人心是肉做的。我相信文字也是。阅读这本书的同时,看到了董桥对语言学习的态度。
一 翻译过于直白,可能会产生有语病。
To abolish as soon as possible Hong Kong's status as a port of first asylum. 记得某个译者是这样翻译的:我要求尽快取消香港作为第一收容港。看到这样的翻译句子,乍一看这样的翻译是没有问题,但董乔指出,这个说法是有毛病的。他说:从法理和语言的观点上看,不必“作为”而是加个“ 政策”或者 “地位”会把句子说得十分清楚。
这是我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却被董桥的“咬文嚼字”和细节之处所震惊。如果不是阅读董桥的多篇文章,可能从来没有发现语言的细节之处。
二 继续说细节
粤语和普通话常常惹来不少的困惑,其中董桥引出了查理斯和黛安娜离婚的新闻,中文报纸是这样报道的:查理斯已经答应离婚,但是黛安娜就不急于答复女王的要求。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被董桥拿来研究。他发现用粤语来说这句话是十分清楚不过的,但是用普通话却十分不顺口。应该把这个句子的“就”改成“则”、 “并”就通了。
作为语言学习者,董桥也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之处,而作为读者的我,常常自愧与自己的学习态度。序言董桥说到:我喜欢观察古今中外带有文化趣味的情事,领会各种寓意,然后回过头来斟酌眼前的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牵出来的语文课题。虽然这本书研究的方向是语文课题,却也是英语学习者所需要了解的书籍,从这本书里,也看到了语言学习的相似之处。想到Eric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放弃中文的资源库,最好的方式是中文英文一起读。
三 董桥的幽默
总承判商有责任代支他们首两个月未获支付的工资:the principal contractor is vicariously liable for their first two months' unpaid wages. 中文只好说:总承判商应负责代付首两个月所欠的工资。“欠”字那么贴切,居然“文”胆包天,硬要弄出“未获支付”这样的混血儿来。
从序言看到,这本书写自1997年,和现在相差22年,但幽默性,语言性却没有很大的“距离感”,尤其董桥说到文字之间的混血儿时,忍不住笑起来。
四 态度
所谓对文字敏感,其实是摸透那个字的底细,注意人家怎么用,自己盘算取舍,对之日久生巧,懂得发挥字的生命。
很喜欢这句话。
董桥早在20年前就告诉我们一字一世界的道理,了解这个字,一回生二回熟,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朋友。需要查查这个字背后的含义,用法,然后把这个词变成自己的,懂得如何更好地用出来,真正把一个文字或者单词变成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