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第十五⑥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这句话孔夫子提到两个人身上的品质,这两种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提到的是史鱼身上的直。第二,提到的蘧伯玉,君子之风。先来讲史鱼,史鱼是卫国的大夫,做大夫的人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进贤,举荐贤才,第二件事情去除佞臣,让国君身边不好的不贤之人,能远离君主,要去正君。
为什么孔夫子会赞扬史鱼的直呢?他做过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举荐蘧伯玉,因为蘧伯玉是一个君子,他是有才华的,是一个贤德之人。但是卫灵公并没有任用蘧伯玉。第二件事情就是想要去除卫灵公身边另外一个大夫,叫做弥子瑕,弥子瑕不肖,这里的不肖指的是不成样子。为什么会说弥子瑕不肖呢?有两件事情,因为卫灵公很宠信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这个时候弥子瑕心急如焚,想要赶回去看望自己的母亲,就私自驾了卫灵公的车,私自驾君主的车是要承受断足之刑。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并没有怪罪弥子瑕,说弥子瑕这个人很孝顺,为了着急回去探望自己的母亲,这是值得赞赏的。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叫做余桃。有一次,卫灵公和弥子瑕两个人去了桃园,弥子瑕摘了一颗桃子,很鲜美特别好吃。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想起来卫灵公,就把剩下的这一半给了卫灵公直接吃了。这件事情同样也是不合乎礼法的,实在不成个样子,如果说桃子好吃,那可以从树上另外摘下一个给卫灵公吃就可以了。卫灵公同样也没有怪罪弥子瑕,反而说他很好。说他可以忍住自己的欲望,明明桃子很好吃,他剩下一半还可以给我。可以看到卫灵公在生活上是无礼的。
曾经孔夫子也说过,卫灵公之无道。可是卫灵公这个人他懂得知人善用,所以即使他生活上无道,国家治理的依然很好。但是大夫看这些事情是不合理的,所以史鱼就一直进谏卫灵公让他去除弥子瑕。同样,卫灵公也没有听从史鱼的话语,所以一直没有任用蘧伯玉,没有去除弥子瑕。
我们说史鱼直在哪里呢?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在史鱼临去世之前,弥留之际,交代给自己的儿子,说我死后尸体不许摆放在正堂,生不能进蘧伯玉之贤,不能去弥子瑕之不孝,我对不起君主。生不能正君,死不能礼成。所以不让把他的尸体摆放在正堂,卫灵公这时候来吊唁,就问史鱼的儿子,为什么尸体不摆放在正堂呢?史鱼的儿子就把史鱼的这番话,讲给了卫灵公听,卫灵公特别的震撼,就交代给史鱼的儿子,说你好好地安葬你的父亲,把他的尸体摆放到正堂,以礼成之。卫灵公接下来就做了改变,任用了蘧伯玉,去除了弥子瑕。
所以后人把史鱼所做的这件事情称之为尸谏。生前用自己的直,一直去推荐他所要做的事情,临终之时,还用自己的尸体在劝谏卫灵公,这叫正君。我要匡正君主,我要举荐贤才,去除不孝,不成体统之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孔夫子赞叹史鱼身上的直,直就是我们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
这个时候有人就要说了,这不是一种固执吗?所以还有一个词叫择善固执,说固执它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这个时候看固执用在什么样的事情上,我们要选择那些善的事情,选择正确的事情,选择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去固执,保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讲完这个故事,我们再看《论语》的这句话。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这个矢是箭的意思。为什么说他直呢?说像箭一样直。无论国家政治是否清明,都像箭一样保持自己的正直,从不弯曲。接下来又讲了第二个人,也就是刚才讲的故事当中,史鱼推荐的贤德之人蘧伯玉,我们看孔夫子是如何赞叹蘧伯玉的。
君子哉蘧伯玉!说蘧伯玉真的是一个君子啊!之前讲过,蘧伯玉是子贡的外祖父,和孔夫子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并且蘧伯玉是资助孔夫子周游列国的。当孔夫子第二次再来到卫国的时候,就是在蘧伯玉家里设的讲堂,开始教学生们。
那我们再来讲,为何蘧伯玉会被称之为君子呢?讲几个背后的事情。第一个讲蘧伯玉关于修身改过。在上一篇讲过,蘧伯玉派一个使者来见孔子,孔夫子就问使者,夫子最近在做什么呢?这个使者说: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说夫子一直在修正自己,想要寡过,但是还达不到。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到,蘧伯玉一生都在寡过修身。史料上有很多的记载,我们讲《了凡四训》的时候也讲过,蘧伯玉在二十岁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过都已经改完了,没有什么非了。可当二十一岁的时候,发现二十岁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过错没有改进,到了二十二岁,回顾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就这样日复一日,岁复一岁,一直到五十岁还可以看到四十九岁之非。到六十依然还让自己保持变化,所以蘧伯玉一生都在改过修身,是一个高寿之人,活到百岁。
第二件事情,要讲蘧伯玉的慎独。慎独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跟平时有人的状态是一样的。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驱车过阙。阙,是指宫门外,那个门楼,用来眺望的门楼。有礼制的规定的,当驾着马车走到阙这个地方,是要下车步行的。有一次夜晚,卫灵公和南子两个人在夜谈夜坐,这个时候远处来了一辆马车,结果走到阙的这个地方,马车的声音开始变得轻缓,然后过了阙,马车又开始驱车快速地赶路。这个时候南子就对卫灵公讲,说这个人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就问,何以见得?南子讲,除了蘧伯玉,还有人能做到这个样子吗?
因为白天的时候,大家都能做到,有人把守这个城门。而夜晚是没有人的,但是蘧伯玉依然会做到这个样子,这就是慎独。所以通过一个人的慎独,就知道这个人是有君子之风范的,无论是有人看到,还是没人看到,对自己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并且蘧伯玉讲过一句话,耻独为君子。耻,是可耻的耻。独,是独自的独。蘧伯玉认为很可耻的一件事情,就是只有自己成为君子。
所以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蘧伯玉做了卫国的大夫以后,以德治国。不光自己要成为君子,还要教化帮助更多的人成为君子。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会以德治国,想要把自己的德行告诉给更多的人。故而蘧伯玉和孔夫子亦师亦友,因为他和孔夫子两个人的想法是非常契合的,都很注重修身,注重慎独,注重自己德行的修养,并且把这种德,这种君子之风让更多的人受益。
听完蘧伯玉的故事,我们再来看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
君子哉蘧伯玉!蘧伯玉真的是一个君子啊!
邦有道,则仕。国家有道出来做事情,因为国家有道可以把自己身上好的品质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利益百姓利益天下。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卷而怀之,就是藏起来。国家无道怎么办呢?可以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默默地修身,慎独。等到有合适的时机,自然可以用来帮助他人。我们再来提炼这一讲当中的重点,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当中去践行的。第一点,就是直。一个人要保持正直,保持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这里有一个核心要素,择善固执。我们要选择善的,选择对的事情去坚守,如果发现不对的事情,不合于道德,不合于善,那就不要去固执,要去改变。就像史鱼,他做的事情是对的,是为了国家和百姓好。那这个时候我生保持正直,即使死也要保持正直,这种品格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第二点,讲到了君子哉蘧伯玉,说蘧伯玉他真的是一个君子,为什么被称之为君子呢?我们要懂得改过,懂得修身,懂得慎独,懂得把自己身上具备的好的品质推广出去,帮助更多的人,让别人也成为一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