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了,看到一篇《关中人》的文章,复制过来。现在的关中人不全是作者写的这样,但文章内容可代表小时候的一部分关中人的乡土人情,怀念故乡,喜欢这篇文章。
来自:http://home.51.com/ciny81/diary/item/10042892.html
秦岭如一头巨大的苍龙,从青藏高原逶迤西来,随意地摆了一下尾巴后就安卧在了陕西中部,它的躯体也就把陕西的南北分割得泾渭分明,甚至连陕南、关中的气候也要因它的安卧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关中这块土地,大有说头
这块土地,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可谓“八水绕长安”;加之“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膏壤沃野千里”,甚至《诗经》里赞土地肥美得连野菜也格外香甜。因此,所谓的“天府之国”,最早就是指这里。到现在,关中又称八百里秦川。
这样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秦中自古帝王都”,可谓“厉尽周秦与汉唐”,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古都。长安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系。
这块皇天厚土养育的关中人,身材相貌不如陕南人清秀,也没有陕北人高大,大多长得粗壮敦实。难怪有人说,西安人的形象,就是活生生的兵马俑。因此,要识别关中人并不难,一看那身材脸形便知晓。
关中人大多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外冷内热,情感深藏。不知是负重太多,还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古训影响深远,关中的男人一般话很少。对妻子儿女,他们纵然有满腔的感情,但却不会形诸脸上挂在嘴上。关中的男人,既不如“老北京”能说会道,幽默风趣;也不像南方人言语和婉,抑扬顿挫。无论老少,言传起来,可谓底气十足,高喉咙大嗓门,直来直去,有时简直要撞倒南墙。君不见秦腔戏剧舞台上,挣命般的吼叫,就是西安人传神的写照。
关中人实诚,豪爽,面冷心热,与朋友交,义气为先。脾气相投,性格合得来,倒也可以和你谝个半宿,把心掏出来;一旦你的人品关中人看不上,那可就对不起了,正眼也不会瞧一下,正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关中人大多性情耿直,宁折不弯。即不善察言观色,也不爱逢迎,最看不惯那些拍马溜须之徒,斥之为“溜沟子货”。因为耿直,年轻人爱发牢骚,爱给领导提意见,埋怨不受重用,自誉为“后娘养的”,无论工作干得多好,“累死也无功”。是故,二十余年来,“孔雀东南飞”者众多。
关中人好面子。请客,必定七碟子八碗,劝酒非让客人喝个酩酊大醉方肯罢休。常说人生三件大事——娶媳妇、盖房、安顿老人,更是好摆排场,唯恐被人讥为“啬皮”。
关中人讲究“咥实活”,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不喜张扬,咋咋虎虎,虚张声势。故陕西科教文卫各行各业,英才辈出,成果辉煌。不仅前十几年的文坛陕军东征,让全国大吃一惊;就是近年陕西人整出来的的克隆羊,长征五号,送“神舟上天”,也让世界瞩目。
关中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在农村,衡量一个人能耐如何,主要看房屋盖得咋样,子女是否有出息,对待老人如何;在城里,也看其事业成就,房子多大装修的咋样,子女是否考上大学留洋读博士。
关中人大多不爱言利,不善经商。许多人信奉的是“万半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经济之途嗤之以鼻,故三秦大地,做大小生意的,以南方人居多。近20年虽有不少西安人“下海”经商,但“呛水”的多,盈利的少。
关中人办事谨慎,凡事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逾规半步,不像南方人,“绿灯跑,黄灯抢,红灯绕”。对长辈和上级,总是“不给不闹,叫来不到,给也不要”,简直是个“乖孩子”,信奉“穷也要穷个刚板硬正”。
关中人重闲适,易满足。在过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其人生理想境界;如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收入能过得去,也就挺满足的。生活上有“油泼辣子彪彪面,羊肉泡,肉加馍,除了神仙就是我”;文化娱乐上,一年四季有秦腔戏看,也就“嘹扎了”。对待工作,“贡献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
关中女孩,长得饱满,匀称,妩媚,性格也开朗,不象南方女人太细碎。她们中有的人在西安只是觉得还过的去,到广东一比,简直是天仙下凡,上街总是被人盯着看。
这就是这块皇天厚土上的关中人。
人生之苦在于心苦。这正如一处秦腔戏里所唱的“十可怜”!关中人,为什么你的脚步总是那么的踉跄?你的背影总是那么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