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低效的课堂活动,将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学校有几个班级采取了控制老师讲的办法,每节课讲或者师生互动的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我支持尝试,教学总归要去趟一条路吧。一种教学探索刚刚萌芽,我们不能轻易扑灭老师们的思考和实践的热情的火花。
为了解情况,今天上午我连续听了三节课。老师们的课准备比较充分,学生状态也比较好。但我有以下思考,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做好工作。
一、五个疑问
1.是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
每个学科都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特有的学科规律。语文和数学不一样,化学和生物又不一样,各科均不同,用每节25分钟来约束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否科学?
2.是不是所有课型都适合?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不同,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课需要少讲精讲,讲到要害处。但有的课就需要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一讲到底,甚至满堂灌。所以25分钟时间要求是否合理?
3.是不是所有老师都适合?
每个老师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老师擅长讲,有的老师善于调动学生,有的老师注重落实……他们在课堂上应淋漓尽致地发挥优势,因此,所需要教学时间也尽相同。25分钟时间的要求是否合理?
4.是不是学生自主学习就比老师领着学高效?
满堂灌就一无是处吗?把时间还给学生了,学生就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就会越来越高效吗?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真的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同时高水平的课堂引领怎能低效呢?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忽视了讲的优势?
5.是不是不同年级都适合?
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是有差异的。国家课程的设置也是有层次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是否都可以用每节课25分钟加以限制?
二、限时25分钟讲解,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老师讲或与学生互动时间减少后,容易出现的问题。
1.讲不准。
老师讲的少了,讲的针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老师准备不充分,或者学情把握不好,就可能存在讲不准的问题。该讲的有没有讲,不该讲的讲多了,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2.讲不深。
由于时间有限,对一些问题的讲解,老师只能讲认为重要的,学生出错的地方,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深不透。
3.讲不全。
大面积讲解的好处 ,哪个内容都能够涉及到。有时看似浪费了学生时间,实际上照顾到了所有孩子。他们各求所需,也能解决他们学习上的盲点和困惑点。
控制讲25分的时间,科学的依据是什么?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课堂不仅是学堂,还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
三、剩余的20分钟怎么用
老师把讲解时间控制在了25分钟,剩余的20分钟给了学生,但存在严重的“放羊”状态。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放弃老师的指导。20分钟时间,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做?
1.有无总结提升
2.有无检查落实
3.有无合作交流
4.有无检测巩固
5.有无活动体验。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四、我的建议
尝试已经开始,不轻易中断,不固执己见,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以思考和研究。
1.不同阶段采取座谈会或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随时作出相应调整。
2.对几次考试的数据进行诊断分析。
3.过程可以不完美,但最后的知识落实的“口袋”务必扎紧。
4.加强自身学习,同时依托专家指导。
(济南历城二中 李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