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读《论语》几篇关于孝的文章,使我感受颇深。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意思是: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婆婆已是耄耋之年,老人家自幼体弱,易得感冒、受凉后身体不适等,没有医学诊断的疾病。她生活非常有规律,表不离手,每日按计划做事。起床、运动、穴位按摩、读书、休息等时间排的满满的,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老人有耳背,还喜欢问事,她认识的人什么情况了,亲戚朋友的情况等会一一问过,有时候越忙着做事或即将上班,她老人家想问的事情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就一遍又一遍的追着问,直到满意答复。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有时候会不耐烦:您不要再问了,已经说过了。儿子儿媳都有这种不耐烦。这时,婆婆只好知趣等待,看着儿子儿媳高兴的时候再问,等你的耐心回答。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其主要意思是赡养父母是行孝道最基本的要求,只是外在地合乎孝的规则,并不是“孝”意识的真正内涵。真正的孝是 要求实实在在地源于内心的、没有任何原因的、和颜悦色地 孝爱父母。
是啊,孝最难的是和颜悦色的孝爱父母。当你不耐烦回答老人的问话时,老人心里是什么滋味啊!
我们共同学习《论语》孝的几篇文章,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我们自认为是非常孝的子女,实际上只是做了狗马都能做的事。于是,决定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老人和颜悦色,趁老人健在从心底里孝爱双方老人,使老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