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点东西,在公众号上发布,最近逐渐“题材”短缺,无感可发。反躬自省:发心动笔,无外乎不甘再接收那些“冗余”信息,他们写的看不成,我来试试!
“运营”问题很快浮出水面。试笔期间,七八个关注,蹭上了热点“啥是佩奇”,阅读过了500;“寒门状元”,阅读过了200。平常也就几十个阅读。
蹭热点固然爽,但不是天天有,多少有点因人成事;自己写,知识积淀有限,信息获取也和大多数人并无二致。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出优质文章与人分享,收获赞赏,一个人初期尚可,后来就勉为其难。
加入平台,遇到更为本质的难题:垂直度。这本来是个数学名词,在自媒体用来表示文章与帐号的关联度。从写作角度来看,占有海量信息,从中提炼文章是追求“广度”;垂直度就是锁定题材,追求文章的“深度”。在单一领域,呈现较高“专业性”,才能增加“辨识度”。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才能增加帐号的“曝光率”,才能吸粉。
这个垂直度的要求,让我不由的怀疑人生:脸皮薄,不好意思以某领域“专家”自居。半生经历,沒有矢志不移专精一项,似乎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大抵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没有垂直度的人生,沒有价值啊。
一个普通人,小时候有条件多读书,可能会在信息量上有点优势。有了互联网以后,信息的制造,传播不再有台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专家教授”频频被打脸,个人虽然脸小,但沒有十万小时的专注打底,也怕被扇啊。
知识,价值可以量化吗?人生经历,关注可以被定位吗?起初,每个人孤独分离,后来拥有了id,现在从id怎么变成IP?茫茫人海中,何以汝独秀?无尽的夜空,凭什么你最亮?
要反思,要复检,要为自己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