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相传是古代歌颂仁君虞舜的一种乐舞。舜的地位是由尧禅让来的,体现心地仁爱,品质淳厚。所以孔子说“尽善”。
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武”表示周武王得到的权位是用武力得来的,在位只有六年。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没有尽善。”
【感悟】
本章孔子评价《韶》跟《武》这两个乐章。《朱子集注》说:“韶,舜乐。武,武王乐。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
一、《韶》的尽美尽善
《韶》乐和《武》乐都是表现圣人光明盛大、普济众生的气势;“善”是美之实也,境界要更深一层,这是完善、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了。
舜的德行,他是随顺着善性,这个善性是随顺谦让之德,尧是禅让给舜,不是靠武力去得到天下,是因为他遇到了圣王尧,所以“揖逊而有天下”。古代的帝王得到天下以后,必定作乐崇德,来崇表王者得天下的功德。
善的内涵,应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韶》不仅形式很美,内容也包含了这些要素,特别是里边有尧舜的禅让的大德,所以这个乐听起来和平,自然是大善。
音乐的作用,在孔子的思想中很明确,就是教化。所以,在此暗指,音乐(艺术)只美不行,还要善,而且要尽美、尽善。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尽美尽善,以教化做人。
二、《武》尽美未尽善
《武》乐的形式美,震撼、鼓舞人心,但内容却达不到孔子理想的标准。音乐是心之声,商纣王是一个昏君、暴君,虐待百姓,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武王起义师,讨伐纣王,将百姓从苦难中救出来。
但武王遇到的不是圣人,而是个暴君,暴君当然不可能禅让给武王,所以武王是应民心、顺天道、起义师用武力讨伐暴君纣王得到天下。武王是因为武力而得到天下,所以这种乐章演奏起来,有杀伐之声,就未尽善。
对于“武”,孔子一方面认为当“暴政”导致人心背离时,天命移转具有合法性;他在《周易》的解释当中说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另一方面也担心有人以此为借口改朝换代,破坏政治秩序。在这一问题上,他的思想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他化解这一矛盾的方式则是“格君心之非”。
文化都是有核心内容的,有生命的。纯正敦厚的音乐有化解人心之恶、启示人类之善的功用。孔子评价音乐的角度,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的唯美形式和人对声色的感受,更侧重于音乐的亲善底蕴。
《韶》是舜时的乐曲,如有春风之沐,表现了那个时代以德治国清明泰和的怡悦之情。《武》是周武王时的乐曲,虽然宏大壮美,但较之于《韶》乐中充溢的人文精神,《武》乐尽美但不尽善,孔子深以为憾。至美且能达到至善,方是音乐的也是人生的幸福境界。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