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公务员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进一步充实调优建强基层队伍。近几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促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各地各部门要去虚务实,动真碰硬,把基层干部从不必要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将工作压力进一步转化为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工作动力。
破除形式主义枷锁,推动减负增效。文山会海、重复填表、多头考核……形式主义如同基层的枷锁,导致基层干部长期被繁冗的行政程序和重复性事务束缚,难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本职工作中,削弱了基层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各地各部门要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考核机制改革,重点强化对实绩实效的考核权重,推动资源力量向一线倾斜,让基层干部从“疲于应付”转向“专注干事”。
重构权责配置体系,释放治理效能。基层工作“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折射出权责配置的结构性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部门间职责交叉、任务层层加码,导致基层承接能力超载,成为压力传导的终端。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权责清单制度,构建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统筹减负赋能双向发力。广大基层干部要主动对标上级政策要求,敢于对非必要流程“做减法”,对核心职能“做加法”,真正实现轻装上阵、靶向发力。
激活内生发展动能,强化担当作为。减负是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是为基层干部腾出创造性履职空间。但减负不等于减责任、减动力、减担当,要准确把握好“减”与“不减”的关系,引导基层干部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提供试错空间。基层干部也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在乡村振兴、矛盾调解等一线实践中锤炼本领,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委组织部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