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辣妈Abigale
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阿德勒。是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汗颜!我认错人了——这本的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与我以为的那个人,完全是两个人。确切地说,是他们的名字有点复杂,而我对他们缺乏了解。
老实说,即使是大名鼎鼎的阿德勒的作品,我之前也从未读过,因为一位我所认可的老师推崇他,还因为我隐约知道他说过这么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好孩子的内驱力和信念,只是很多父母会用错误方法破坏了这种原动力,导致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所以我认定阿德勒是一个爱小孩的生活家,从而觉得他的书应该会比较接地气,比较温暖,比较不那么缺乏生气。
待到书到,哇哦,厚厚一大本!我喜欢把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所以虽然此阿德勒非彼阿德勒,我也并未觉得失望。
我与这书的缘分,可不就是因为自我沟通的艺术不到位所导致的么?单看书名《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就很应景。

本书由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大部分、共十二章节组成,表达朴素,案例详实,并配有大量的解释模式图,每一章的最后都有小结和链接电影电视,深入浅出,生动好读。
在2岁多萌娃的贴身“陪伴”下,我在近一周的时间里,读了小一半,450之200页。时有感触,未免遗忘,先行提笔。
你若想简单了解沟通入门及如何成为沟通高手的技巧,单看第一、十、十一、十二章就够了。若想稍微深入理解沟通的原理和背后的逻辑艺术,那值得通读全书。

我的总体感受是,沟通和做父母一样,不是天生就会的,虽然我们以为我们会。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沟通,就像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成了父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善于做,能做好。沟通和做父母,都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01 沟通是人生的必须需求
有一些针对职场的研究显示,员工宁愿得到来自上司和同事的负面关注,也不愿一点关注也得不到。被批评确实不好受,但被排斥更令人难以忍受。
我想起当年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盛行各种“洋节”,比如愚人节。一般说来,被愚弄的那个应该感到生气,但又不能生气。
然而实际上,被愚弄的人反而最开心。我的真切感受,似乎在那一天,世界都是以我为中心的,因为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被冷落的人最不开心,因为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过愚人节。被冷落意味着无人理睬,没有朋友。

带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常常调皮捣蛋,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大人的关注。哪怕是被批评、被揍,也要冒险搞出各种小动作。
这个时候,稍微有点思考的大人就应该自省,最近是否与孩子缺乏沟通了?或者陪孩子心不在焉了?
沟通是人生的必须需求,具体来说,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生理需求、认同需求、社交需求和实际目标。
1、生理需求
沟通非常重要,沟通的存在与否会对生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一份包含了近150项研究、超过30万人参与的综合分析显示,那些与家人、朋友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联结者,其寿命要比社会孤立者平均长3.7年。
贫乏的人际关系会危害冠状动脉的健康,其程度与抽烟、高血压、血脂肪过高、过度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一样严重。
回想我们身边,不善沟通的人更容易抑郁,常常显示出不够阳光的消极印象。

2、认同需求
沟通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唯一方法。看到这句话我吃了一惊。但再一想,似乎确实如此。
我们一出生学习认识这个世界,都是以沟通的方式开始的。父母告诉我们“你很可爱”“你长大了”“你是哥哥”构成了我们认识的那个自己。
若是一出生就误入狼群的狼孩,他的认知里,他就是一只狼,而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人。
3、社交需求
几乎所有的社交活动都是通过沟通进行的,包括娱乐、感情、友谊、解闷、休闲和控制等。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不愿意沟通,就没有社交。

4、实际目标
实际目标是指让他人按照我们的方式去表现。在生活和工作中通过沟通实现我们的目的,比如告诉理发师我要剪这种发型,通过各种沟通技巧取得工作的顺利开展等。
02 成为沟通高手
沟通是一种人人都可以拥有的技巧,但成为高手,则需要学习。
比如,我们所有人都会开口说话,但说话的效果却因人而异。成为沟通高手,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技巧的培养。
1、拥有多样的行为反应
我以前上班的时候,从老领导那里学到一招:任何事情,想至少三条方案,无论是对于上级还是下级,或者是客户,都适用。
在我还是员工的时候,领导经常表扬我凡事考虑周到,有条理。我很快也做了领导,员工说我安排工作清晰合理,不咄咄逼人。大家都认为我是个善于沟通的人。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不那么能言善辩,只是在做事之前多想了几步,然后表达了出来。

当了妈妈,我发现对孩子也是一样。不是所有事都要非此即彼,很多时候可以有第三项选择,甚至第四、第五选择。
比如孩子不想吃饭,只想吃零食。那我再加入少量他爱吃的水果,他爱吃的肉,并且告诉他吃零食长不高,妈妈都不吃零食。
他吃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瞬间忘了零食,开始吃饭。
多一种选择,意味着我和孩子不必进行强行拉锯战,我们可以找到共同接受的路径。
2、在恰当的情景,做出相适宜的行为
主持人谢娜伶牙俐齿八面玲珑,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但却多次因为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了不相适宜的话而被诟病。
沟通高手不仅仅会说,还要会审时度势,善于在恰当的情景,做出相适宜的行为。

3、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一个健谈的人面对一个某行业的专家,可以聊生活,聊爱好,聊最近的新闻,但若聊到行业专业问题,就应该多倾听,少谈论。这是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但若不清楚对方底细而依旧高谈阔论对方的专业,就很容易沦为班门弄斧的小丑。
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还表现在同理心和文化认同上。一味地表达自己而忽略了同理心,忽略了彼此的不同文化,只能是感动自己,而对方无动于衷甚至产生反作用。
沟通高手不在于说的多,关键在于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能表达到点上。

03 沟通不会解决所有问题
沟通无处不在,但沟通不会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有沉默,说谎,模棱两可,暗示,回避等来替代沟通。
沟通得越多不见得沟通得越好。比如我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的很多事,说多了反而显得斤斤计较,有时候行动比语言有力。
成功的沟通并不表示彼此理解。比如带孩子,孩子还小的时候,因为不会说话或表达不清楚而哭闹,妈妈哄好了他。但可能是妈妈成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而并非完全理解他。
沟通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你不乖,妈妈要把你送出去。这句话带来的伤害可能要远远大于说出它的好处。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04 写在最后
我觉得这本书让我更好地进行了反思,对待孩子和对待大人一样,又不一样。
大人当中的沟通高手,不一定能搞定孩子。但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一定也是大人当中的沟通高手。
大人吃技巧和套路这一套,孩子更多地只在乎你爱不爱他,是否在乎他,即同理心。你的所有技巧,都要通过爱来表达。
还没读完,值得继续读完的一本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