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图书馆

单位对面的图书馆在搞一档征文活动,题目是《我与图书馆》。

还真不好写。此前多次经过,偶尔细想,凝练不出主题,就搁下了。现在重新提笔,补上这一篇。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就几乎天天从所住的枫园走去图书馆借书还书。为什么天天去?我喜欢借,翻翻,又还回去,再借新的。喜欢去,但又不喜欢在图书馆坐着,借回来的书,梅园小树木里找张石桌椅,翻一翻,一坐一天就过去了。那时候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几千本书,忽忽流走,只留下一点影儿。现在想想,年轻的时候,读得杂,不专一,凭个书名儿就借了来,翻了几页就丢开,合适的时候合适的书,可能还是错过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当北漂。漂着没事的时候,去哪儿呢?名胜古迹,看多了;长安街天安门,看腻了;还是选择图书馆。几乎每天,从石景山的租处坐地铁,再倒公交车去北图。办一张最普通的借阅卡,在辞典工具书旁边找个座位,把导师交办的翻译任务完成了。吃不惯图书馆食堂的淡味儿,总是走出北图过天桥,到图书馆对面的小饭店里叫一碗担担面或芽菜肉末炒饭,恐怕是因为便宜吧,没吃过第三样。翻译了什么书早就忘了,只记得那炒饭的滋味和街对面北图的屋檐角儿。现在想想,漂着的时候,心不静,勉强坐下,也看不进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找到工作了,离开北京来到上海。起初几年单身着,又不爱逛街。工作之余,单位有个小图书馆,十排书架,比不得大图书馆齐全,胜在清静。偶尔在角落里看书的时候,会听到保洁阿姨们休息时的谈话。上海话,听不懂,声音不大,但很放松,倒成了背景音乐似的。虽然工作初始有些艰辛,适应上海的环境有些慢热,有时候还会被上头的领导误会、批评,但现在都留不下什么具体的记忆,只记得真心沉意,把大学里浮光掠影般的翻过的一些书又重读了一遍。同事里很多都是爱读书的人,平时上班坐在办公室里碰不到面,在图书馆里倒总能遇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几年前,浦东图书馆建成,离我很近,工作的时候一转头就能看到那个像火柴盒似的方形建筑,办公桌上又开始堆积起一些我随手借来只是翻翻的书了。中午吃过饭,散着步就走到浦图。浦图的界面极其友好,一张借阅卡畅行无阻,明亮宽敞的阅览区,有些地方可以坐可以站甚至可以躺,适合打发中午的时间。浦图是我见过人最多最放松的图书馆。另一个喜欢去浦图的是家里小崽,他喜欢二楼少儿阅览室里那个巨大的地球仪,还有他怎么也看不完的绘本故事。经常把他带来,扔进绘本堆里,让他自己学会选择。养成进图书馆的习惯,要从娃娃开始。

图书馆就是这样,不起眼,缺不了。一代一代,滋养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渴望读书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文/江雪 自从入住京城,图书馆离我越来越近。对于像我这样渴望读书的人来说,这算是最...
    江南海北的雪阅读 3,607评论 0 5
  • 我曾经问过一个学长,大学里最重要的是什么,他告诉我要好好利用图书馆。 大一刚入学,我就被这“皖医的心...
    一抹蓝的天空阅读 3,207评论 0 3
  • 图书馆于我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意味着,如果没有它,我就不是现在的我吧。 学校新图书馆建成那年,我读高三,偶尔会去那里...
    韩大山阅读 1,859评论 0 3
  • 漫漫人生路,伴随我的始终有两个东西,第一个是书,另一个是放书的地方--图书馆。她对我而言,像个温暖的家。 我出生在...
    东宝alex阅读 3,573评论 0 3
  • 每所学校都有很多聪明人,它们不会到处躲藏,它们不会相互交流,我发现了它们,它们有个习性,就是喜欢站在书架上晒太阳。...
    啊毓阅读 1,56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