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上映也算有段时间了,之前一直没去电影院看觉得挺可惜,口碑很极端的一部电影,说好的好到极致,烂的也烂到极致,甚是好奇。前几天下载了本想和阿黄周末一起看的,没想到她自己早起偷偷的看掉了,/咒骂。看完后也是极力给我推荐,说符合我的口味。昨晚终于看了,感触挺深,但是没有下笔,作为编导生毕业已经很多年没有下笔写影评了,也着实有些惭愧。在阿黄爱的呼唤中(逼迫)我还是含泪打开了电脑。好了,碎碎念到此结束。抓紧下笔,等会还要去见客户。
无问西东,清华100周年的诞礼。一个命题作文,不对,应该是散文式命题作文,整部影片充斥着散文的美,画面,台词,音乐。每一个都美到窒息。既然是一个学校的片子,咱也打个分吧,满分一百分,八十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数。说说打这个分的理由。
如果你提前了解了你的人生,是否你还会有勇气前来?张果果低沉的声音算是拉开了这个片子的序幕。这句话也是贯穿整个片子。用非线性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四个不同时期的四个故事,每位角色都有着对人生的感悟。先是张果果的现代时期,到陈鹏,理想,王敏佳的文革时代,到沈光耀的抗战时期,再到陈楚生民国时代。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倒叙,之后又交叉叙述。每个故事在片中都有着各自的作用,最让人情感共鸣的最属沈光耀,沈光耀牺牲后,母亲读着光耀遗留下的画册,最后那句,妈妈对不起。我笑着哭了出来。大丈夫当如此也。(把我感动哭了,加分!虽然我泪点很低)陈楚生那段是最少的但却是最关键的,他的那句话: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点燃了沈光耀的内心。也点了整个影片的核心。
说到这我想说一下关于在本片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为吧“选择”,在片中的角色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选择都不是最优的,但都是最美的。王敏佳如果不选择写那封信,不替老师打抱不平,她是否就不会遭遇批斗导致遗憾终身的毁容?但是最后她找到了陈鹏的爱情。张果果如果逃避四胞胎,也不至于那么焦虑,花那么多钱安置这个家庭。沈光耀完全可以过他的少爷生活,衣食无忧,甚至可以去国外躲避战乱。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没有选择最优的选择,但是却都是最美的。这种选择在每个人所处的年代中可以说是一种高尚的选择,高于个人,高于小家,甚至高于社会。
片子的内在核心思想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能感受的到每个故事的情感。说一下这部片子在技术上的一些加分项,首先就是导演坚持采用胶片拍摄整个影片,让年代感和质感十足,在这个数码横行的年代,胶片电影真的很可贵,所以画面的美一点都不腻。尤其是雪山拉小提琴,静坐听雨画面和声音真的是,简直的美。另外在摄影上还大量使用了虚焦,变焦的方式,使画面更加的唯美,散文化。
时间不多了,抓紧说下扣分项,很明显的感觉到导演的功力不足,四个故事用非线性的方式去讲述,讲的很平庸,而且每个故事之前的连接很牵强,举个栗子,最后张果果听到父母的讲述,而决定继续帮助四胞胎,这种转变过于牵强,既然每年都去,为什么现在才说,在情感上缺乏一些饱和感,还有沈光耀飞机投食,恰巧里面有陈鹏,这。。有点过于戏剧化,感觉就是强行连接。所以扣分扣分。还有一点音乐过于饱和,整个片子几乎铺满了音乐,有些场景的音乐其实可以去掉,比如轰炸学校的时候,同期的哭喊,惨叫会更加让观众感受到当时的惨状。另外就是说到影片的开始,我个人感觉挺失败的,很难抓住观众。而且张果果在整个影片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只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也可能是因为身在和平年代,张果果的一些所做和前辈身在的水深火热的年代相比真的是微乎其微吧。
其实片子还有很多点和细节都挺有意思,比如师母为什么不离婚?李想为什么一定要去边疆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呢?陈鹏的脱发以及陈鹏和王敏佳结局如何?这些都是一些细思极有感触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