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期待自己有更美好的未来!未来的我们可能会怎样?不是我们心里想想,未来就能美好的!未来的我们会是怎样?就看我们持续更新自己的能力!仅靠存量而活的人(事实上,有太多的人在依靠存量活着),人生一定是呈滑坡状态。
为了能持续更新自己,我平时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刻意、持续更新自己: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
一、身体。饮食方面,我一直以清淡饮食为主,我们家也多以素为主。每天,我也会空出时间去放松自己,哪怕十分钟。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那些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运动。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健康,我们的一生能走多远,首先拼的就是健康。除了日常的饮食和运动,我一直比较相信保健品对于我们健康的价值,这方面也一直在我的开支范畴内。
二、精神。关于精神方面的建设,从大学毕业后,我重新培养起自己的阅读习惯,开始的前几年,我几乎都是看工具类的书,总感觉这些工具类的书是最实用的。最近两年,我又刻意去读一些文学类的书,尤其是在读《道德经》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有用”是在“无用”的前提下产生作用的,关键时刻“无用”比“有用”更有用。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后,让我觉得文化即是一场苦旅,这本书的文字间夹杂着喜悦、激动、哀伤、沉痛……也让我感触到了其中的百感交集。
生而为人后,我们便可以拥有一辈子,而那些拥有一生阅读习惯的人却多活了好几辈子,当我知道这个道理后,我也不想亏了自己,对于书籍,我一直保持饥饿状态,总也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够。
除了读书,我还喜欢将自己放到大自然中,在大自然中,既能让自己身心放松,又有利于让自己保持谦卑而不会狂妄的心态,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的确太渺小了。
三、智力。关于智力,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高智商的人,大脑反应有时甚至还有点慢。即使如此,持续读书学习、参加各种高质量的线下学习和研讨对我的深度思考能力还是有巨大帮助的。我喜欢把那些自认为很重要的知识反反复复读读写写,以便能更加长久甚至永远记住它们,这种方法对我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大学毕业16年来,我没有一天不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认知。每天都让自己的认知更新,会有一个他人体会不到的好处,那就是,你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爱自己,努力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活着越来有劲头。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活着才能持续感觉到幸福,才不会害怕失去。
这个国庆假期,我把《茑屋经营哲学》这本书听了五遍,我认为这里面的经营和管理是我特别需要的。把《创始人》这本书听了3遍,这本书不是写给创业人的,而是写给员工的,但我觉得这真是本好书,是一个人想在职场混好的必备指南。除此之外,我还在线上购买了一个幼儿英语亲子歌谣,学这些东西有利于我在陪伴孩子时有素材,也让自己多了一些讲英语的机会。我们的下一代,都要面临全球化,对话世界也能提升他们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我已经学了三首英语歌谣,反复唱给我的乐乐同学听,真心很不错。
四、社会情感。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不喜欢聚会,不喜欢人多,可能是源于我的生活能力较差的原因,我害怕自己的不当之举会造成尴尬。还好,因为我比较喜欢参加别人组织或自己组织的学习活动,我的朋友圈子多数是在工作和学习中结识的,所以,虽然我很少刻意去交往,但生命中依然有一些志同道合、靠谱的朋友,我们平时很少聚在一起,但想要交流时可以随时开启话题并聊得投机。我还有一些只有一面之缘甚至从没见过面(只在线上聊过的)老友,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尽管一面之缘甚至一面都没见,他们却在影响和改变着我的思考、工作和生活方式……
未来,我依然会保持每天更新自己,从健康到精神,从智力到社会情感,因为用现有的存量活着真得非常危险,唯有不断更新,才能保证自己活得高尊严、高安全、高敏感、高信任、高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