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劳动实践基地,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其中,养殖基地里的大公鸡,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每当课下,同学们围在鸡笼旁边,一边清点着鸡的数量,一边讨论着大公鸡的姿态,时不时还发出爽朗的笑声!
记得最初,把小鸡崽儿带到校园的时候,孩子们对这些“新朋友”并不陌生。大家还自发从家里带了玉米、蔬菜等供这些新朋友享用。转眼间,小鸡崽儿在大家的悉心照顾下,已成为一只只雄壮的大公鸡,各式各样,姿态万千:有五彩斑斓的文昌鸡;有羽翼微黄的三黄鸡;也有黑白相间芦花鸡。它们给校园里带来了一抹艳丽的色彩,为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大公鸡除了给同学们带来了欢乐,还为大家的日常学习赋予了新的能量!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有些地方理解不深。在描写人物或者动物的时候,大多比较单一。比如:某位同学写了一个比喻句,那么全班同学则都不同程度的开始了模仿,比喻句大同小异。后来,我给老师提了个建议,不妨带大家认真的观察一下我们校园里的“朋友”——大公鸡!老师带领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把不同的修辞手法融入其中,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孩子们在鸡笼前,轻轻松松的就学会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写了小练笔——《校园里的大公鸡》,大家写得都非常好,都能从不同视角去抓住公鸡的某个特点进行描写,惟妙惟肖。同学们收获快乐的同时,还学会了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大公鸡真是“亦师亦友”呀!
大公鸡除了每天破晓打鸣儿外,平常也会时不时的“咯咯哒,咯咯哒”的刷一下存在感。每当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就开始了模仿秀。其中,李宜欣同学第一个声音洪亮的模仿大公鸡的叫声,惹得大家捧腹大笑的同时,第二位模仿者宋金阳不甘落后的也开始模仿“咯咯咯,咯哒”。他的模仿是带有表演成分的,他学着大公鸡走路的样子,突然定在那里,脖子一伸,双手背在身后,瞪大眼睛,开始“咯咯咯,咯哒”,认真的模仿了一套完整的公鸡打鸣动作,大家纷纷拍手称赞!这方面,他可谓观察的非常仔细,凭借家里养猪的优势,他总能轻松的模仿出大公鸡的打鸣特点,大家都很喜欢他的模仿!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是小学四年级的一个教学难点。不过,我们学校的孩子们,有天然优势。这节课,大家不用抽象的理解,老师带领他们来到鸡笼前,认真观察,耐心介绍,细心讲解。同学们很快也就掌握了鸡兔同笼这个教学重点,师生看着大公鸡,面带微笑,每个人心中都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每天的喂鸡环节,都是校园课下的热门项目。大家争先恐后,有时为了抢到这次机会争得面红耳赤。后来,我给孩子们安排好顺序,一人规规矩矩的搅拌好饲料,另外一人负责给“好朋友”加水,大家十分珍惜能够和“好朋友”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校园里的大公鸡,使大家在无聊的课下,充满了生机!孩子们对校园生活多了一份期待,默默的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充实的校园生活,也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宝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