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听完Liuda老师授课,有两点感触。
1 生活中处处可以运用的杠铃策略
1)以个人生活为例,在杠铃的一端,要消除或降低可能对个人造成终极伤害的致命性风险,比如不酒后驾车、不超速行驶、注意用电、用火安全等等。在另一端,可以因为提升修养、个人品质尽管冒进。
2)以投资为例,在杠铃的一端,大部分资金追求安全为主,比如投资核心城市的房产、定投指数基金、投资国债期货等标的。在另一端,用蛋壳,即少部分资金定投BOX组合,相当于定投区块链的未来。
3)以职业、创收为例,如果你的兴趣、积累、努力方向是写作。那么一方面你应该找一份压力不大、收入稳定的工作,确保生活,另一方面,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增加场外赚钱能力。或者一个家庭,夫妻双方的职业也可以采用杠铃策略,一方求稳,保证家庭的基础生活,另一方可以拼一拼,做一些更有创造性的事,损失有限,但收益无限。
4)在定投课堂学习践行也是遵循着杠铃策略,每天投入一些时间精力来读书学习,社交互动,付出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获得的人脉和机会是无限的。
2 做一个务实的实干派
实践的真知比学术的理论更有用。
理论是静止的、滞后的、脆弱的,实践是动态的、变化的、反脆弱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街头小摊贩比大学的教授更能创业成功。
街头小摊贩从进货(供应链管理)、存货(库存管理)、卖货(选址、营销、财务记账)、与城管斗智斗勇(系统风险)、与同行差异化竞争(同行竞争)……全套商业流程形成了闭环,摸索出了能生存下来的实战经验。
大学的教授可能精通各种商业案例,但让他亲自下水,短时间很难成功,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创业失败。
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一样,可以做一个漂亮的理论家,也可以做一个务实的实干派,如果让我选,我肯定选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