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来自《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P38 章节名:失望=期望-现实
变化会发生
社会科学家亚利克斯·米克洛斯研究过人们对经历的感知质量,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现实感受。他提出人们是根据“三个差距”来建立对于满足感的感知水平:你拥有的和你想要的之间的差距(“我想要美丽的绿草坪”)、你拥有的和你认为其他人拥有的之间的差距(“邻居家的草坪上草更绿”),以及你现在拥有的和你曾经拥有的最好经历的之间的差距(“我不喜欢现在的草坪,我还是想念以前的”)。我还会加上第四个: 你拥有的和你觉得你应得的之间的差距(“我已经很努力地在养护草坪了”)。
关于这些差距的一一个问题是,现代社会倾向于以“快乐跑步机” 的方式生活。我们适应快乐和我们的处境,一且我们习惯了,就开始从生活中期望得到更多。我把这个称为“ 重力效应”。当初“让我们生命之船漂浮“的食物,不管是我们喜欢的度假胜地,还是从我们办公室向外看到的海湾景色,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我们渐渐忘却。很多时候,就是这种对期望的提升和对拥有一切的满意度下降,导致了米克洛斯模型里更大的差距。
I-复述原文
上面的原文片段,主要是从现实感受方面,讲解了“失望=期望-现实”这个公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这里的“现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现实,而是人们认为的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感知和感受。
比如同一家公司给两名应聘者同样开出了每个月一万元的薪金,一个人就会觉得非常失望,而另一个则会觉得很开心。
为什么呢?
根据社会科学家亚历克斯·米克洛斯,以及作者奇普·康利的观点,影响人们现实感受的有四个因素:
1、自己想要的-认为自己拥有的;
2、认为别人拥有的-认为自己拥有的;
3、自己曾经拥有的最好的-认为自己拥有的;
4、认为自己应该拥有的-认为自己拥有的。
这四点中的差距越大,会让人们对于自己的现实越不满意。
觉得失望的人——
也许是想要两万元的税后收入;
也许因为自己的妹夫没什么文化,做小买卖都能每个月赚两三万,认为自己只拿一万很没面子;
也许因为上一份工作能拿到一万五的薪水;
也许是认为自己作为资深人士,人脉广、经验足,应该得到更高的薪水,所以很失望。
而另一个人,觉得自己刚毕业就能拿到一万,很开心啊。
但是这种开心并不会持续多久,有一种“享乐适应症”,类似于奇普·康利所说的“重力效应”:
工作上的晋升加薪、给自己买许多昂贵又漂亮的东西、甚至中了彩票大奖,都不能让自己更幸福,因为人们在获得这些平均3个月之后,幸福感又会和原来一样。
原本心心念念想要的东西,很快就会让人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原本很开心的人,很快就会认为自己理应拿到一万的薪水。
因此,“认为自己拥有的”不会因为你获得的更多而提高,而“自己想要的”、“认为别人拥有的”、“认为自己应该拥有的”却会不断的提高。
所以,人们会对现实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
所以,根据“失望=期望-现实”的公式,如果人们不调低自己的期望值,随着对现实感知越来越糟糕,失望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多。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
书中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稀释现实的重要性。
简单的说,将让你感到失望的这个点,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去思考,问自己,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有究竟有多重要?
比如对比其他能够提供两万元薪水的公司,我是不是更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或是更喜欢公司灵活人性化的上班时间?
对于我来说,薪水、发展、自主性等等各种因素究竟哪个更重要?
A1--联系过去的经验
我翻朋友圈的时候,经常会感到很郁闷:
朋友A在晒马甲线;
朋友B在巴黎喝咖啡;
朋友C的女儿在电视上唱昆曲;
朋友D居然在豆瓣出了一本电子书。
全世界好像就我的生活最失败。
其实翻翻我自己的朋友圈,也能看到:
我在分舵的年会上做演讲;
我做的既好看又好吃的减肥餐;
我在亲戚家撸兔子
……
所以,至少在朋友圈上,我总是在无限憧憬别人拥有的东西,而对自己拥有的熟视无睹。
“认为别人拥有的”和“认为自己拥有的”之间的差距,让我对现实感到不满,对生活失望。
A2--以后如何应用
下次因为看朋友圈,对比自己的生活现状而感到不满和失望时,问自己:
对于我来说,这个重要吗?
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