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桥回到办公室后,磨蹭一下,就到了下班时间。
回到宿舍,看到小杨空荡荡的床铺,心情又坏了一点。
我安静下来,将之前脑海中零散的片段再梳理了一遍:首先,小杨是出事了,这个肯定,而且事不小,不然这都两天了,不可能不联系我,至少要回宿舍来看一眼;其次,内保科出面了,那小杨犯的事应该局限于所里,但所里风平浪静,极有可能触犯了所里某位领导个人,而不是集体。科室主任也只知道一点皮毛,那大概率是想息事宁人(?);再次,从时间倒推来看,出事的时间段应该是上周六、周日两天,但周末所里没人上班,再说所领导他都不认识,能和谁个人发生冲突?
很烧脑。除了科室几位因工作关系有些交往的同事,我在无锡没有任何社会资源,但我想知道小杨究竟去哪里了,其实也是在帮自己,我得弄明白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我都被内保科问询,暂时算不上牵连,但谜底一天没解开,一天就是揣着一枚炸弹。我没办法从所里获得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也不敢,直接问小胡?我不熟,也不确定她知道多少,即使知道,她也没有义务告诉我。让荣姐帮着打听?也行不通。她有资源,但她一打听,那就成了广而告之。我还清晰地记得内保科那位同志平静而不失威严的面孔,这么在所里一打听,我算是废了,万万不可。去派出所咨询?我和小杨除了是同事,没有任何的关系,我怎么问?报人口失踪?那也是单位出面的事情。
所有的可能都被排除变成不可能后,我只有一条路可走:校友会。小杨于我,只有为数不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姓名,毕业院校、专业和时间,以及所在单位的名称。这之前,我没有和校友会接触过,更何况是和我没有任何交集的另一所学校。
我决定尝试一下,也别无选择。我花了大半夜的时间,在网上搜索了南大校友会的相关信息,按照计划,我会找荣姐借车,然后抽一个上班的时间假装去钱桥,半道上转头去南京。如果她能随行那是最好,但得编一个好的理由不让她起疑。万一她不借呢?管它,先试试再说。
周三一上午,我安静地坐在办公室,在脑海中将设想的场景一遍又一遍地审视着:下午下班前私下开口借车,不能在办公室,最好说服她一起去。时间定在周五,南大校委会可能只有正常上班时间才有人值班,周五办完事,荣姐还有周末可以在南京城转悠一下,这个时间安排可能她会中意。理由就是钱桥加工的那个非标件工艺还是有问题,刚好我有同学来南大交流,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联系过了,他愿意指导,但不巧的是周末就要回去。
整个设计貌似没有什么破绽,综合网上和各高校校友会相关的新闻,我甚至想好了和南大校友会接洽后,对方后续的处理流程:毕业一年的学生,去了一家高级别的研究机构,结果失联了。他们会和小杨家里联系,会和所里联系,确认小杨没回老家,同时所里给不了说法后,校友会将发动各地的分会成员帮忙寻找,也会联系公安机关。
为什么要开车过去?很多高校管理严格,没有特别理由是不让路人随便进校园,但开车进出自由,尤其是豪车,门卫还会敬礼。别问我怎么知道这些,当年在武汉,我们揣着学生证都给拦在珞珈山校门外,偶尔也会放行,能不能进很大程度上视乎当班门卫的心情。南大之行,我得做到万无一失,必须考虑周全。
临近下班时,荣姐晃晃悠悠地拎着包出了办公室。我小步地跟了上去,在楼道的转弯处,确认没有其他人后,我轻声地唤了一声。
“荣姐。”
“嗯,是你,又想去钱桥了,宾宾?”她扭过头,看到是我后,有些坏笑。
“啊,不是。我想求你个事儿。”
“说吧,不是让我做媒就行。”荣姐捋了捋头发。
“我想周五一早请你和我去一趟南大,你没空的话,能不能将你的车借我?当天下午就回。”
“去南大?南京?”她有些狐疑。
“是这样的。”我把设想好的台词复述了一遍。
“不行,我周五调休,要去上海。”我还没讲完,就被荣姐打断了。
“再说你还没有证。”她摆了摆手就下楼了。
我茫然地站在原地,所有的设想瞬间坍塌,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