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又走了一遍《我与地坛》

算是确信了,想得多真的会失眠。昨晚又点开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细读文字时,满篇未提时势事移,但满篇都透露出一种苍凉无力。

作为一位热爱文学的青年,他生命的底色应该是热烈肆意、张狂奔放的,但是一双被泥土羁绊的双腿,却让史铁生一点点粉刷干净满身的颜色。从此热闹的、奔跑的、疾飞的人生走向了平静、无尽的凝望、冷清的月色和背后母亲无言的等待。

今早,很早就呆呆地爬起来了。昨晚的失眠让我早上格外的注意自己的脑子,所以很清醒。来离家不远的医院打了九价的第二针。比我预想的好一些,虽然知道提前做焦虑的预设不好,但是也正是因为提前做好了疼哭的准备,所以我居然平稳地感受了药水推进我皮肤的全过程。

而前后接种的几个小朋友,哭声却响得格外清脆。他们没有意识去做预设,也不知道细长的针眼扎进自己的皮肤时是什么感觉,尽管他们以前可能已经接种过疫苗了。小孩子更容易记住带给他们快乐的事物,所以他们会给这个世界带上一层滤镜,粉饰他们见到的人,这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孩子的喜怒哀乐总是鲜明易变的。

而成长的过程就是撕碎这层滤镜的过程。接踵而至的,是震惊、痛苦、恶心、麻木、心碎。对于手术中的病人来说,普鲁卡因是他们的麻醉剂,而对于奔波世界的普通人而言,眼泪成了他们麻痹自己的麻醉剂。

是的,苦难并不值得提倡,但是它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沉默而销声匿迹。相反我们还会成为创造苦难的上帝,我们亲手捏造了一个一个的苦难来麻痹自己,让自己短暂的沉沦、绝望。接着,一具整齐划一、颜色平静的肉身便完成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