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
语文园地二的量词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看到书中有一棵树,一支铅笔等这样的量词使用,突然觉得我要拓展练习一下。
印象中觉得颗与棵,只与支的区分需要让孩子们明白,有了这样的归类,以后不也可以自学了吗?这好像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
于是课上我先引导孩子们练习了一只什么什么,孩子们回答一只猫,一只狗……
你发现了什么?
一只后面都是动物。
非常棒,特别会发现,那再来看,支,一支铅笔,一支粉笔,一支钢笔,一支蜡烛,我边说边把这些实物拿在手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伟铠说:“他们头上都是尖尖的。”
梓茉说:“他们都是直直的。”
志杰说,他们都是圆柱形。
非常好,你们看,直直的,杆状的,都是用支来形容,其实呀,支不只修饰杆状物,还可以用来形容歌曲,队伍,比如一支队伍,一支山歌。
于是接下来区分颗和棵。
小朋友们立马就找到了新大陆一样,他们说棵后面都跟着植物,所以是木字旁。而颗可以说一颗糖果,我又补充了一颗星星,一颗枣,孩子们就发现了颗用来形容小小的颗粒状物品。
至此同音量词的区分完成。
也许我讲的有些超纲,也许是我心之所起,但是孩子们确实是学有所获,而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这样的问题抛出后,孩子们立马安静下来,进入了思考的境地,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我想这才是课堂,于是我要记下这次突发奇想的量词拓展,记录下这次支与只的辨别,以激励我接下来的教学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