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年,在正月十五、十六日过后,基本回归平常,无论你有多留恋。此时,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三百六十行都又忙火起来了。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此刻,想写几句体会。
生活就是一具万花筒,五颜六色,光怪陆离,我们也时常有无力感。无力于有些现状、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物,我们很难改变,甚至无法改观,比如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自然规律,比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人性弱……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为,而是为之也收效甚微。这就是无力感。
无力就要无为、躺平吗?当然不是。有古人说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我们即便不做圣人,也要始终胸怀“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无时无刻要无愧于心,肯干、真干、实干,以“有力”战胜“无力”,以“有为”甩掉“无为”。
不妨从做好自己开始,以“笃行不怠”应对“瞬息万变”。
我们可以“学得进”。“学不可以已。”百年未有变局、人工智能时代,工作、生活随时都可能被颠覆,唯有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实现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螺旋式上升,及时跟上时代变化,才可能不会被时代抛下。“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我们可以“坐得住”。静如止水,穆如清风。浮躁是人生的大敌。有些人热衷于事务、应酬,却不愿意坐下来学习、静下来思考、撸起袖来干事。“坐得住”是一种静下心来潜心做事的态度,不仅是一种心态,还是一种境界。静下心、沉住气、坐得住,才能沉下心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我们可以“沉得下”。精于此道,以此为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似精明,什么都想染指,结果诸事一般;反过来,有些人看似愚笨,却专注于一事,精益求精——“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落一句空”。领袖多次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沉下不是沉底,更不是沉默,而是沉淀、深耕,拓展、改变,精进、提升,不断让自己变得更有用、更有力、更强大。
我们必须“拿得起”。从懵懂少年,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乃至耄耋年纪,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拿得起。内因永远是关键。自己拿不起,那就学,那就干,那就弯下腰,让自己从头来过。看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也唯有拿得起的真本事,才是立身之本。
我们也要学会“放得下”。不要留恋过去的辉煌,更不显摆过时的壮举。世事变迁,斗转星移,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除了变是不变的,其它万事万物都在变。所以,那句“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的话才能引起共鸣。(王文武 2025年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