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严”和“家慈”是中国古代对父母亲的尊称,由此便可显而易见的看出,父亲即“严”,而母亲即“慈”,自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慈父严母也是普遍存在着的。于是乎,中国自古以来的家庭教育便大多逃不开慈母严父、慈父严母的格局,一个唱红脸而另一个自然也就唱白脸了。这,便是对的吗?
“慈母多败儿”这也是一句中国的古话,我想这里的所谓的“慈”便是无条件的纵容吧?这样子,又怎能不败儿呢?所以,就会有人跳出来说,“既然如此,那严母不就是对的吗?”对于有这观点的人,我先说下我的亲身体会吧。
我的家庭就是那种典型的慈父严母的格局,父亲待我是极好的,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总是会出来抚慰我,跟我说话之时也是语重心长、含情脉脉的,对于我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他就会极力的夸赞我,同时又会让我别骄傲,而面对我懒惰而换来的退步之时,他也不会批评我,而会告诉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因何失败”。犹记幼时,我总是喜欢拉着父亲出去逛街,一切都只是因为他那双粗糙而又宽大的手掌,带给了我无尽的安全感和亲情,有一次,我便问父亲:“爸爸,怎么你的手这么粗糙、这么大啊?”,父亲笑了笑,眼睛向上一翻,那一道道好似沟壑的抬头纹清晰可见,然后用大手抚摸着我的头,说道:“爸爸这一双粗糙大手呀,才换来了我家孩子的稚嫩小手呐!”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的父亲就是典型的慈父形象,我和他之间无话不谈,深情浓厚,但是天不怜见,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深情都定格在了戊子年(即2008年)冬季,那一年的寒潮很冷,冷得我手脚发麻,却也抵不过这岁月的定格,它像是一块坚冰将我的心冻住,从此难以感受到任何温暖。
我的母亲,自我有记忆时起便是以严母示人,对我轻辄骂、重辄打。在我面前她便丝毫没有摘下过她那严肃的面具,假使遇到她生气之时,我更是不敢出一言以复,乖巧宛若笼中一稚兔,股栗于墙角之间,畏之如虎。故而,我跟我母亲之间是无甚交流的,至于亲情,我想也是没有太多的吧。毕竟,强势的母亲是没有多少孩子能够喜欢的吧,也许有人又会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啊!”但是,可曾想过,你这一句“为了孩子好”太一言以蔽之了吗?可曾想过,孩子是否能接受得了你所认为的爱呢?这份爱,过于粗暴,孩子并不会接受,相反的,孩子们还会怨恨,而怨恨积累多了,就会汇集成那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将你和孩子两两相隔,之后你试图去
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便会发现在汪洋太平洋之上根本无法建造一座桥梁!事实上,这的确是不可能的!
也许还会有人问“这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子的啊,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你又有没有思考过——一直以来便是对的吗?是时候要改变了,抛弃“慈、严”搭配,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教导孩子。
此文为本人些许拙见,若有不尽合理之处,烦请诸君指点一二。
戊戌狗年腊月廿三
西元2019年1月28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