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一生中的未知领域,如黑色夜空的星星一般布满天际,终其一生,想必也不大可能将其穷尽,但是生命路过于此,并不都是将穷尽世间所有学问,所有未知领域,作为个人毕生的终极目标的。
生命在于运动,一般理解为身体为了追求某种形体的美感或者生命长度的延伸而去拼命地奔跑,为了某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儿,即使挥汗如雨也感觉乐此不疲。我们的大脑在指挥身体运动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大脑的运动,有时越是忽略的东西,越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与心理分工有序,协作一致的运动状态,才是一个生命最动人的时刻。
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往往是我们的心理活动超出了身体运动,因为大脑时刻在想,发呆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就连睡觉的时候也会有各种各样奇异魔幻的梦境胁迫大脑不断的运转,美好的或者恐怖的梦境在我们第二天醒来之后,都会自然而然的回想起它,好梦还可能带来好的情绪,若是噩梦,必将在脑海翻腾起跌宕的波澜。
在生活中的诸多领域,总会听到类似于“枯竭”之声的喟叹。比如才思枯竭,江郎才尽,伤仲永等令人注目,引人深思的字眼。可是当永无止境这个带着些许决绝色彩的词语,只在一瞬间从脑海掠过时,仿佛是对于“枯竭”之声最强有力的回答与诠释。
追溯“枯竭”的根源,至少有那么几点足以致命。
首先,我们的大脑每天运转的内容,在很多时候都是无效的重复,这些内容在天长日久的积累中总会形成习惯,从而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有百害而无一益。其次,大脑思考的路线一旦偏离了轨道,必然发生事故,仲永原本天资聪慧,在本该学习的年龄,被迫四处炫耀其作诗才华,在时间的洗练下,没有继续学习的欲望或机会,终将被历史淘汰,留下的唯有后世的引以为鉴。最后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没有注入,便没有输出。诸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集腋成裘,厚积薄发等哲言随人尽皆知,但很少对此深刻,或许某些领域的大师之所以称之为大师,正是遵循并领悟了这些最简单不过的道理罢了。
枯竭之后,作家可能因不再会文思泉涌而捶胸顿足;音乐家可能会因写不出令人满意的旋律而懊恼;画家也可能会因为画作的色彩而黯然神伤;这些在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的枯竭,可能是因为一时灵感的难以捕捉而需要自己注入新的东西来作以填充,从而继续前行。
当我们体察到自己有所枯竭,力不从心的时候,需要更加以数倍的东西丰满自己,因为根本不曾丰盈,何来枯竭?
不断注入善良,才能输出美好。
枯竭之后,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