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到南大段时,男生都住在农民家里。后来因为要给知青盖房子,大队前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其中主要一项就是要烧砖。我们也参加了几次和泥、制坯、装窑、出窑的劳动。窑厂在南大段的东北方向,距南大段村有两三里路。首先要先制作砖坯和瓦坯。制坯的关键是和泥,头一天,把沾性很高的黄土用水充分泡好,然后用,三爪钩和铁锨,来回翻和。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鞋脱掉,光着脚,用脚去踩泥,这样更省力一些,而且和的泥质量比较好。和好的泥,要晾醒一晚上,就可以脱坯了。脱坯模,是木质的长方形框架。一次可制四块砖坯。制作瓦坯,是事先制作成像无底花盆一样的筒状泥坯。晾干后,再按照筒坯上的印记把它分成三块,就成了瓦坯。砖坯和瓦坯制作好充分凉干以后,就可以开始装窑了。
砖窑从外边看,像一座巨大土包。高有八九米,直径有十米。上面有出风口,下面有装窑出窑的入口。装窑技术性比较强,是有专门的装窑师傅,来摆放瓦坯和砖坯。首先要打好窑底,其中要留几道通风口,砖坯摆在什么位置,瓦坯摆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讲究。摆的不好,有可能一窑砖都要报废。我们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搬运工,把砖坯瓦坯,搬进去让装窑师傅摆好。等整个儿窑装好后,再把入口处也封好。就可以点火烧窑了。烧窑大概要烧十天左右。然后就是趁的热窑,从窑顶往窑内注水,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使整个砖窑逐渐的降温,窑内的砖瓦,慢慢变成了青灰颜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青砖。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砖了。注水以后停个两三天,就可以出窑了。虽然窑火已灭了好几天,但是窑内的温度还是很高,至少在四五十度。烧好的砖还有些烫手。出窑是个又脏又累的活。我们在出窑的时候,用一根绳子,记了个圈套在背上,从里往外背砖,一块砖五斤重,我们每次大概要背十几块砖,差不多七八十斤的样子。由于窑内的高温,加上消耗体力过大,每人都是汗流浃背,满头大汗,汗水和砖灰泥土搅拌在一起,我们个个都成了花脸猫。都看不清原来的面貌。一天下来,人人筋疲力尽,累得直不起腰来。
几十年过去了,回首人生的道路,有风风雨雨,也有阳光明媚。有荆棘坎坷,也有平坦大路。忙忙碌碌的人生,如歌的岁月。构成了我们知青,精彩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