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纳,幸福的开始
从心理健康到幸福社会,离不开积极心理。如今,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已初见规模,积极心理学更是为生活中的四种重要关系列出了成就良好心态的关键几步。
爱自己,需要建立在对自我的正确评价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说,人都是优缺点并存的,对缺点可以适度反思,但应“悦纳”,它是性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优点要加以发扬,以此激励自我。
彭凯平认为,积极心态既来源于性格,又受后天影响,本质上是能培养的,建议从正确认识自我做起,接纳缺点、发扬优点,从而获得乐观向上的心态。
家庭和谐,心灵有归属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归属感最早来源于家庭。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是亲密关系的幸福基石。在彭凯平看来,抓住两个“三原则”,或许能为和谐的家庭关系,打开一扇大门。
处理亲子关系的基本“三原则”是接纳、沟通和陪伴。任何人都无法选择父母,与其相互埋怨,不如坦然接纳,既看到对方错的一面,也努力发现他们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心态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亲子之间的了解也需要时间,双方不妨都耐心些。在相互磨合的等待阶段,功夫要下在沟通和陪伴上。最好每天抽出十几分钟聊聊天,内容不是重点,态度才是关键;当父母年老后,更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即便不能经常回家,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等表达自己的关心。
夫妻应当亲密无间,了解对方的喜好、明白对方的诉求、敏锐感知对方的身体变化……这些坦露的心声,像是双方系在一起的纽带。在夫妻关系中,没有谁应该为谁作出牺牲,了解对方的梦想,然后帮其实现,无论最终能否达成,都会让对方体会到奔赴梦想的快乐。
职场友善,收获安全感
对大部分青壮年来说,他们每天面对同事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家人。因此,职场人际关系也成为左右人们心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彭凯平说,“安全”是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职场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以此为基础。通常情况下,一个规范合理、规则明确的用人单位,更容易让员工有安全感,他们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相互伤害的行为。
入职后,处理同事关系应遵循互惠和友好原则。互惠原则提醒职场人,既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要避免成为绝对无私的人,更好的选择是通过互帮互助,实现顺畅协作。友好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友情可以经营创造”,如果能做到主动释放善意,比如温和说话、微笑相迎、亲善待人、多关心同事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必然不会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