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非暴力沟通》的非暴力沟通过程,里面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首先,我们要观察实际发生了什么。不论他人的言语是否有益于我们,我们只是去观察。不夹杂任何评判。
第二步,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心烦。
第三步,表达出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要相关联。
第四步是表达出一个具体的请求。希望他怎么做来满足我们的要求,让我们的生命更美好。
我们在沟通时感知对方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连结,进而聆听他们的请求。
结合我以前上的手机训练营的内容,讲师讲的内容与此一模一样,再套入场景,将话题话术教学员,再进行小组练习。
其实整体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实践方案,组装成一个课程。但过程中讲师的热情带动和学员的互动,会营造出一种群体的效果。有点乌合之众里的集体心理效能。
社会上的家庭课程特别多,但看过几个,大体相似,大多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再加上非暴力沟通实践的运用。导师还会将自己与古文化相结合,把自己树立成一种首领模式,造成学员的追捧。有些甚至有洗脑的感觉了。
如果我看过这本《非暴力沟通》的书,可能当时上课就没那么全情投入了。因为基本上是照搬了。
记录下目录
第一章 由衷的给予
第二章 疏离生命的语言
第三章 不带评论的观察
第四章 体会与表达感受
第五章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第六章 提出请求,丰盈生命
第七章 以同理心倾听
第八章 同理心的力量
第九章 爱自己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第十一章 化解冲突,调和纷争
第十二章 为了保护使用强制力
第十三章 解放自我,协助他人
第十四章 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与赞赏
相信自己重新学过,一定有更多的收获。因为课程是填鸭,而自己学是真正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