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复旦大学教授易中天称之为“可爱的奸雄”,可谓一语中的。
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视野辽阔苍茫、气势浑厚阔大的诗句,展现出一代枭雄吞吐日月星辰、包容宇宙万物的胸襟气度,我们自然就能更加深切体会到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曹操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另一首诗也可见出端倪,那是曹操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之后,率领八十万大军沿长江东下,意欲攻取东吴之地,踌躇满志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下名垂千古的《短歌行》,有韶华易逝之慨,有功业未就之叹,更有人才难得之忧,为了向乱世中的贤才表明心志,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结。许多读者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至深,却未必能静下心来读一读陈寿著、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以史鉴人,此诗结句中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愿意像周公那样辅佐天子,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善待天下贤才,完成统一大业。这一说法并非本人臆断,有曹操本人三次向天下发布的求贤令为历史佐证:
第一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求贤令》
原文: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第二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
原文: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 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第三次: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7年)《举贤勿拘品行令》
原文: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 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 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备举所知,勿有所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