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种植教育梦,
畅游书海知识丰。
扎根泥土不忘研,
源头活水树长成。

读了朱永新《致教师》这本书《根应该扎在泥土里——做科研型教师》一篇时,吾思绪良多,献丑赋诗一首。
正如朱老师所说: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才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正是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也正因为有了他们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育理论之树才会长青。
我特别赞同朱老师的观点,尽管我只是一名体育教师,但依然敏锐的认识到不能再墨守成规,如今国家已经通过发布政策向我们透漏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一线的教师们应该顺应大趋势,在自己的岗位思索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如何让学生爱上体育活动?如何让体育课堂既实用又充满欢声笑语?如何发挥体育综合育人的优势?……太多问题需要论证,太多实践需要尝试。
方向是行动的指南,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我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相关政策文件,深入解读,领会其精髓,遂将体育课打造成为孩子们释放天性的课堂,在课堂上科学的锻炼身体、提高技能,在比赛和练习中锤炼意志,让体育也能散发出育人的光芒,最终达到让体育深入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作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响应朱永新老师一线教师要有自己的实验田,贴近学生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我已着手在这里设置自己的“实验田”了,并深深扎根在这片“实验田”里了。
第一期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已经开始了,我是这里唯一的体育老师,虽然力量单薄,但这恰恰也是有利之处。我可以顺着自己的思路,从整体出发,统一规划六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在研究了传统教材之后,统一规划教学内容,将跳绳作为校本课程,拓展花式跳绳,同时兼顾田径、篮球、足球、乒羽、健身操等项目,分三个层次做出具体要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充分利用大课间,为学生排练花式跳绳大课间,从准备活动到热身活动,从音乐爱国熏陶到花式跳绳的展示,大课间的每一分钟都有它的意义,从身体、技能、心灵多个方面出发,也展示了体育育人、锻炼两不误的教学理念;我还在得到领导支持后,大胆尝试“选项走班”的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在课后服务时120余名同学打破常规行政班,进行走班上课,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专项学习,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体育教学改革在“一体化”的理念影响下,我将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家庭体育视为一个整体,将六个年级视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让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更系统,标准更有层次,然后慢慢将体育融入生活、融入生命,达到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目前学生的体育素养有了质的飞跃,运动技能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并且在生活和运动中能做到文明谦让、团结协作、和睦相处,向着“体育全面综合育人”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同时我加入了书会,阅读打卡了近30本书籍,从文学到教育名著,从心理学到体育专著,畅游书海,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深深扎根在操场之上,用先进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念指导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改革实践;亦师亦友的深入到六个年级120多名学生中去,从心理上真正走近孩子,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用心记录他们每一个进步瞬间。为教育好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目标得以实现,为能够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而一直在默默努力。
回望自己一路走来,正如诗中所写那样:教师的形象不知曾几何时已经种在少年的梦中,冥冥之中有所安排,考上师范大学,考编入职,从教十余年在书籍中畅游,汲取知识,丰富自己,更甚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而埋头苦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到高等学府深造,而今在农村小学拥有自己的“实验田”,开展体育课程改革教学实验,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农村的孩子们开拓一片天地,描绘一幅美好的画卷。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作为教师我坚信根植“实验田”,付出真心和汗水,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