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其实已经看过好几年了,无意在书架上再翻出来,一切都是天意。最近有一点关于孩子的焦虑感,然后这本书极大的缓解了这种感觉。
这本书后半部分都是实际的案例分享,所以实用性很强。如今我的孩子马上都二年级了,基本用不着。
但是理念很值得分享。
“这个世上没有一种非如此不可的事……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现如今这个社会,对女性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说明女性在当今社会也越来越重要。一个女人影响一个家庭三代人的说法毫无疑问。对此,很多职场女性在纠结顾工作还是顾孩子,自己带还是老人带,一直都是话题。
尤其是时间、金钱,完全是选择问题。当你的内疚足够大,你自然会减少工作量、减少应酬。当内疚并没有让你做出改变时,至少可以说,内疚没有你内心的某些需要重要。 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判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我们都会不断调整生活的优先级。
我们也有权利决定和选择自己当下当时段的优先级。
选择工作选择回归家庭都是我们此时此段的一个选择。
没有对错。都无可指摘。
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
——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父母?
——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好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好自己的父母呢?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坚持;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自己和安慰自己,当你想放弃时,能不能坚持对自己说不行......
——为什么我们那么在意孩子在人前的表现?
——缺乏自我认可的父母往往要通过孩子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水平。
我曾经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心全意的照顾他,有无限的耐心和心甘情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时间分配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转变,他不再是我生活的中心和全部的重心,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有个人价值要实现,有自己的成长需求。
这个是自然而然的双向分离的结果,我们彼此都有空间。
父母的成长,孩子也会更好的成长。
“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我曾经问过身边的很多朋友,你们会有一种担忧或者焦虑:怕自己没有教好或者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吗?
百分之百都说一直有。
有这样焦虑的不是我一个。
而这句话就是给人一种坚定的力量。这世间的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准备好,我们都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事。
所以不用责备自己,给自己那样大的压力。
在此过程中,也会不断成长,因着这句话,最终理解我们的父母,原谅你曾经受到的可能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和你的父母达成和解。
你要相信,在当时当下,你的父母已经做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没能做到的,是他们没有能力做到。
我曾经和我的孩子分享关我和我的妈妈之间的关系点。我打了个比方:我的妈妈手里有一颗糖,她会给弟弟,有两颗糖,她也会给弟弟;当她有十颗糖,她会给我一颗,剩下就颗给弟弟。所以我难过的是,我永远不是她的最重要的那个,不是第一选择。
小朋友说他很难过,他愿意把他所有的糖都给我。
那一刻真的有被温暖到。
内心那个要不到糖的小女孩被治愈,不再委屈。
我想这也是我在养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得到的非常大的收获,我在心里和我的父母达成了和解,我原谅并释怀。
我的心境因此变得更平和宽容。
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从孩子一出生开始,我们为人父母者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两个字:教育。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知书达理、令行禁止、敏而好学、从善如流。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来塑造我们和孩子之间良好的关系。
只是,教育”二字带来的强大使命感和紧迫感让我们忽略了这样的事实: 我们与孩子之间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且不论究竟是谁帮谁)。
这对于我而言,极大的缓解了我关于孩子上小学之后教育问题的焦虑感。
要分享给广大如我一样焦虑的中国妈妈。如此,我再不需要纠结拉扯,变得更加从容一些,因为亲子关系我反倒是没有那么可担心的,我们曾经在孩子自小的成长中,给与了足够的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曾经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
如今面临纷杂的教育信息,不用去担心少了某某教育,他就过不好今后的人生。有了很理智的判断,选择孩子适合和需要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你的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成长的很好。就像相信自己可以过好一生一样。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我希望我能成为那样的父母。
那也是对于父母而言最高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