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头一天傍晚,我们作为娘家人被邀请到新郎家坐坐。正好,我们也打算去新郎家拜访一下。
新郎家住在泰安市下属的一个小镇里。从我们所住的宾馆到新郎家,步行约10分钟就到了。
我们一行人走在新郎家所在的弄堂里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一个红色的拱形门(婚庆公司专用的那种),上面还有一行字。因为距离有点远,看不清写的是什么。在看到红色拱形桥的同时,欢快的充满喜庆的音乐声已经盖住了我们所有人的声音,我们猜想一定是谁家今天有什么喜事。
跟随主人的脚步,我们距离拱形门越来越近,已经完全能看得清拱形门上的字了。原来,是外甥女的婆家在今天早晨六点开始放喜庆音乐,拱形门也同时被婚庆公司给安放在门口的。这算是提前热身吗?我自语道。
门口早已有很多人在热情地迎接我们。他们同我们一一握手,并邀请进家门。这是一个很有山东特色的院落。两扇厚重的木门虽然敞开在两侧,但依然能够看得到它们,门板上正中间的大大的“喜”字与漆黑的木门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显得格外喜庆。很熟悉的木门。我小时候老家的房子就有这样的一扇门,而且,那个时候,几乎家家就有这样的一扇门。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大树的两侧,分别是茅房和仓房。而在大树的对面,则是一株石榴树和我叫不上名的树。茂密的树叶和枝上悬挂的成串的有点像酸角一样的果子给略显单调的窗户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树下有一个石桌,还有四个石凳,你可以想象得出住在这个庭院里的人家有着多么悠闲的心境和生活方式。
拾阶而上,进入屋内。一左一右有两个紧闭的房门。这大概是一个卧室和一个厨房。径直走向客厅。宽敞明亮的客厅内,最醒目的是一张老式桌子。桌前还有一个老式案板。相当于佛龛一样的一个平面案板。据说是老祖宗留下的,有500年的历史了。方桌两边各有一把藤椅,看起来也很老旧,但未见破损。主人说它不是老祖宗留下的,也不过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已。墙上高高悬挂的字画与桌子椅子相映衬,厚重与朴素中渗透着文化气息,果然是“孔孟之乡”啊!
整个客厅,三面有沙发和椅子。从客厅的整体布局足以看得出,山东人的热情好客之心。我们十一个人全部坐下,还有余位。从我们坐下开始,就有人端茶送水上来,并且热情地招呼我们。一会儿给我们拿水果,一会儿让我们吃喜糖,不断地给端着茶壶给我们续茶水。真是贴心细腻的照顾,让我们这群来自东北的男人和女人们都赞叹不已。果真是“礼仪之邦”。
双方见面之后,我们两家人一同去附近餐馆吃饭。餐桌上的菜摆了一层又一层,我们哪里吃得下啊!山东人再次以他们的盛情惊呆了我们。席间,新郎的爸爸和大伯一一给我们敬酒,真诚、恭敬的态度和话语不容拒绝,酒过三巡之后,我们笑言这就是智慧的山东人,用热情灌醉你。呵呵。
明天就是两位新人的大日子了。我很期待山东人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