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相处,很快会从相互的期待变成相互的不满。
一般来说,我们对萍水相逢的人是不会产生期待的,不会有太多的要求的。但是,一旦关系比较接近,很容易有期待的产生。为什么会这样了?跟我没关系,就不会产生期待,一旦跟我这个个体产生关联,一旦是我的,比如我的孩子,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事物一旦变成我的,跟我有关系,界限就开始模糊,操控也就开始了。我们很容易把一切看成我的事,这像不像一个三岁的孩子,分不清我和妈妈是分别的独立个体?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甚至觉得周围的整个世界都是在围着自己转的。一旦有人和我们产生关联,我们很容易进入幼儿时期的状态。当我们回看人际关系,当我们对他人的期待,通常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到的部分,然后期望对方可以为你做到。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希望他人可以做到,期待真像欺骗。
只要是人,对他人,对自己产生期待,再正常不过了,但是你不要把期待变成是要求,变成是对方必须要做到,比如你希望孩子会弹钢琴,那么你要清楚,这是你的期待,跟孩子无关。孩子有可能会去弹,但不一定会满足你的期待。另外,你也可以为你的期待负起责任来,比如你去和孩子分享一些弹钢琴的好处,或者你带着孩子去欣赏一些世界名曲等等,最后,弹不弹钢琴,决定权留给孩子。
既然我们很容易对他人产生期待,这是事实,那到底要如何做,既是负责人,又不会越界。
① 要辨识需求和期待的不同。需求是与我有关,比如我想要休息,我想要放松,我想要有良好朋友关系,我想要获得一些成就等,这些都是和自我有关的。而期待了,多是我们对他人的要求,比如,我想要我的孩子会弹钢琴,我想要我的老公更上进,我想要我的领导更宽容一些等等。需求是和自己有关的,向内的,而期待了,则是向外的。
② 通过辨识需求和期待的不同后,我们透过对人的期待,看到自己的需求,通过看你对别人的期待,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了?比如,你希望你的老公更上进,在这个期待的背后,你的需求是什么呢?可能是你可以有更多的钱花,可能是你会更有面子,也可能是你会感觉更有成就感。
③ 我们要把期待转化为需求。也就是说从向外求变成往内看。你清楚的知道这是你自己的需求,你开始问自己:为此,我可以做些什么?例如你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支持老公去上进,你也可以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去赚钱,去获得成就感。甚至你可以进一步看到,自己为何有这么多的需求。比如想要更多的钱,其实是源于内在的恐惧,那么你到底在恐惧什么呢?这个恐惧从哪里来呢?现在你还需要继续恐惧吗?当你愿意去这么深入的看的时候,就真的是你愿意拿起了,然后才放得下。你意识到这个恐惧来自于过往,你意识到今天的你无需再扛着这个恐惧,所以,当你把对别人的期待转化为对自己的需求时,你就能更清楚你自己了,然后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的做法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从我们开始谈恋爱起,我就期待我的先生可以早点下班,为此,我们闹过很多的别扭,我每次下班后,问他最多的是:你什么时候回家呀,当他说一个点后,我就等他,但时常,他会更晚回来,期待落空,我就会失望,甚至是愤怒,觉得他不重视我,明明说好的时间回来,却总是放我鸽子,我满心期待的等着他回来一起吃晚饭,他却让我一个人守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直到变凉。
那么,在这个期待背后,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我想要我的先生陪我一起吃晚饭,我不想要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吃饭。在我小的时候,如果爸爸出去干活还没回来,妈妈总是等着爸爸回来才开饭,那时候的我认为,等着爸爸吃饭,是对爸爸的爱,对爸爸的尊重。所以当我有了孩子后,我也总是等着先生回来开晚饭,但是常常因为先生晚回,晚饭吃的晚,很多事情都做不了,比如饭后不能带孩子出去散步了,很晚了,还要洗碗拖地做着家务,不能休息下来。就在近2年,我才慢慢放下这件事情,也许是因为有孩子的陪伴,替代了先生,我只问先生回不回来吃晚饭,然后我就按着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如果他早些,可以和我们一起吃,如果他晚些,他就把饭菜热一热。先生的工作就是这样,他没办法满足我的需求。我放下了通过一起吃一顿晚饭连接彼此感情的方式,而是在平时的其他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表达我对他的需要。
当你对他人有一个期待时,首先我们要去看看,在这个底下,你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呢,你不是去跟对方提出一个要求,而是来表达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