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光合作用》一节里涉及到很多实验,如何在保证学生充分动手体验的同时还能够认真分析掌握实验的原理,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实验前期的准备非常充分,也及时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学生对实验步骤的设计有理有据,质疑和解答都非常有条理,对实验原理的掌握达标情况较好。实验课重在加强学生自身的感官体验,实验结果也比教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能够达成。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分析如下:

      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阐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原理,通过学生提出疑惑和自我解答的过程,掌握情况较好,学生对每一步的细节为何如此处理理解很到位,只是同时也忽视了实验步骤的理顺,若给学生一些消化的时间,从宏观上回忆前后步骤如何衔接,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效率会更高。

       当学生提出“形成对照实验”这一观点时,教师可以再往下追问几个问题,比如“用两盆天竺葵做对照是否可以?用一株天竺葵上的两个叶做对照行不行?”,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帮助学生理清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提高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穿插在实验当中的两个深度练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时间的使用率,节奏紧凑并且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即时的复习。但是也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比如第一个排序练习,换成图片要比文字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并且视觉的冲击远比语言的冲击要持久。第二个纠错可以在提问上更细致一些,比如“你可以找到几处错误?看谁找的最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课堂气氛自然热烈一些。实验最后对结果的处理仍有欠妥的地方,比如染色时间不充分,导致个别实验现象不明显,此时教师不必强硬的塞给学生一个标准的实验现象,不妨就利用这个不明显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原因,其实这就是一个复查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纠错的过程,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和精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