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时,经常都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阻塞症“等,美国作家娜塔莉在《写出我心》中,对如何取材给了建议与方法。娜塔丽长期办写作培训班,教授各种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从事写作,在如何快乐写作,随时随地写,写出自己内心的东西,有许多独辟的蹊径。
01 疯狂一下、失控一下,成为淘气的小孩
作者建议,如果怕马,建议就买匹马,跟它做朋友,拓宽你的视野、疆界,冒险走偏锋一阵子。当然买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将这个道理推广一下。如你害怕荡网红桥,挑战一下自己,勇敢上去尝试一下,体验荡起来的感受,意外收获团体协作、互帮互助的乐趣。平时,可以放纵自己,让自己活像无忧无虑的大傻瓜,漫游徜徉在陌生的原野里。“给你的牛或羊一片广袤的牧草地,这才是管制牛羊的办法”,给自己庞大的漫游空间,把整个生命放在字里行间。
02 写写自己爱吃的东西,把细节分享出来
从餐桌、水果和隔桌而座、有一双美眼的老友,从玻璃水杯、条纹桌布、生菜沙拉或一杯葡萄酒,可以恣意扩展你的回忆时空和意念,前往某个地方,到宗教、树梢和路边的人行道上。把看见、听见、回忆、想象到的,思维从眼前美味的食物发散开来,任意地想,去写。也可以写如何制作一道美食,由美食引发的一切故事,写得明确清楚,把细节都告诉读者。
03 回家吧, 检视自己的根源,书写族群及所做的奋斗
家,是一个人的出发地。有些人往往认为别人的生活有趣,但自己的却乏味。要将作品达到完整,回家是很重要的,清楚自己的来处,对自己的地源文化传统、家庭或地域,了解它,欣赏它,如那儿许多迷人的说话方式。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世界》等,挖掘自己最熟悉故乡的故事。以家为起点,多了解自己族群以及他们所做的奋斗。诗人吉姆·怀特说:“无论如何,不要变成区域型作家。”走进你住的地方,但别停下来,让它激起检视并仔细看这世界更多地方的好奇心。
有土地,就会有生命,有生命就会有故事。
04 书写自己身份,因为你了如指掌
每个人的身份,可以是女人、北方人、公务员、作家等,用深刻的见解来证明自己身份,这些身份代表什么意义,它如何区别于别的身份,自己了解得比谁都透彻,了解真正的自己,并当成素材去写,这也将增进世人彼此的了解,从而帮助了解这个世界。
05 校正旧稿,重新发想,使作品更丰满
海明威说过:任何初稿都是狗屎。把校稿当成“重新发想”,用定时写作的方法,如写熏牛肉,第一遍定时写出来的可能效果不错,但对于这个题材,还有更多的话,接着在接下来一天、两天、一周期间,以熏牛肉为题多做几次定时写作。不用担心有所重复,把几次作品重读一遍,从各篇中摘取精华段落,贴成一篇文章,娜塔莉称“这种校稿方法有效率得多”。
以上是此书,涉及到丰富自己写作内容方面的方法,总结归纳有以下四点:一是突破自己,用新的探索与尝试,找出新的写作点;二是找自己的根源,如故乡语言、发展史等,写出对事物根源的探究文章;三是从自己喜爱、熟悉的事物或身份写起,因为了解,写得更容易、更透彻;四是不断对自己写的作品进行修改,不断丰富题材,也会写得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