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就是玩转这三个字,人、货、场底层逻辑拆解 |申哥

抓不住用户,一切都是空谈

创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用户需求,搞懂精准目标客户在想什么 —— 这是底层逻辑,只有抓住它,才能在产品端和销售端两头发力。

说白了就是要搞清楚:我们要从谁手里赚到这个钱?他到底想要什么? 

但别指望用户能给你答案 —— 他们的真实诉求,需要你主动洞察。因为用户往往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因此,我们不能只听他们说什么,更要洞察他们做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从消费领域最经典的 「人、货、场」 三个维度来深入探讨。


01

人:用户画像与核心诉求

我们重点聊最值钱的群体,也就是未来消费的人群,而这些人现在大多都还很年轻,所以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如果一定要再细分:

女生的价格敏感度显然更低。卖给女生的产品,明显毛利率要高于卖给男生的产品,所以 to 女生 > to 男生

年龄上,25 岁以下是黄金阶段 —— 他们思想正在成熟,正是品牌占领用户心智的最佳窗口

而这些人的需求就非常特殊,他们的世界是:好看 > 好玩 > 好用


1. 好看

好看是第一逻辑,也是你做生意的流量入口


用户的诉求是拍照发朋友圈,因为 25 岁以下的人群不是 PC 互联网的拥趸,而是移动互联网(手机)的先锋,所以他们更习惯用手机。

而我们常见的手机分享习惯就是发朋友圈和发抖音,专业点的就发小红书。

BUTTERFUL & CREAMOROUS 的奢华绿袋、霸王茶姬的新中式美学空间,其强烈的视觉风格是不是会立刻触发用户的分享欲?

文和友的怀旧风、KKV 的快时尚风,WAT 的性冷淡风,都是种草打卡的流量入口。


流量的作用是让别人在茫茫人海中先看到你,或者说让更多人看到你。

首先要能看到你,后期才有成交和产品服务的可能。而这个可打卡性和可分享性 —— 好看,就是你流量入口的关键


2. 好玩

好玩是促成成交的密码


泡泡玛特做盲盒、M Stand 的创意饼干咖啡杯,都是促进未来消费人群成交的重拳。

因为 25 岁左右的年轻人,单个家庭人口很少。80 后的人多为独生子女,而 00 后的人,大概率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饥饿和贫困的记忆。

80 后是温饱的时代,而 00 后是小康的时代。温饱的时代,大家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因为生存不易,任何人都要求人。

而小康时代,特别是 00 后,他们生下来就有吃有喝,对于买房也并不焦虑,甚至还赶上了房地产向下的时代。所以他们不太需要四处求人,于是就不需要在乎别人的感受,更以自我为核心,更在乎自己的感受,更愿意取悦自己

你也可以脑补一下 00 后整顿职场的画面,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未来人群来说,悦己大于悦人,这就是好玩促成交的逻辑。

比如联名就是好玩的渠道之一,瑞幸与茅台联名,WAT 就与多家米其林餐厅合作推出过跨界产品。

3. 好用

好用是最原始的需求,但好用不代表分量大或耐用。

好用的核心是:即刻的愉悦和顺手的体验。耐用的底层逻辑是长久使用,而 00 后作为在充裕环境下成长的一代,更看重产品带来的即时情绪价值和体验感。

他们更愿意为颜值高、能分享的精致甜点付费,而非加量不加价的普通主食 ——“悦己” 消费取代了 “饱腹” 消费


02

货:产品的核心逻辑

1. 合法成瘾

请记住:所有 TOC 的生意,在产品端复购逻辑只有一个,就是让客户上瘾。无论是淘宝购物、美团外卖、海底捞火锅、烧烤、还是酒精、华子、打王者、刷抖音,都是要让客户上瘾。

其实这都是在利用人类作为动物最底层逻辑的需求,就是通过基因自带的奖励系统获得快感,也就是多巴胺和内啡肽

人类上瘾有两种:比如所有人都嗜甜嗜油。


为什么嗜甜?

因为我们在演化过程中,长期依靠植物果实生存,通过 “甜” 来判断果实能否食用 —— 甜的能吃,苦的不能吃。这段演化史极长,导致我们对甜的基因依赖难以摆脱。

那为什么嗜油?

自从人类学会狩猎吃肉,能量获取效率大幅提升,便对优质蛋白质和脂肪无法自拔。吃动物和吃植物的最大区别就是油,人类很享受咀嚼肉类带来的丰腴口感和满足感。


所以,即便奶茶品牌宣称 “零糖零卡”,但口感依然偏甜,本质上就是在贩卖人类嗜甜的基因记忆


第二种令人上瘾的东西呢,就比较奇怪:

是一开始你不太喜欢,甚至还有些难受,但很快你就会征服它,而且逐渐通过征服来获得愉悦。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在驯化自己。


比如烟、酒、辣椒、花椒、槟榔、咖啡、茶,甚至是可乐。请问你是不是第一次抽华子、第一次喝酒、第一次喝咖啡大概率都不会有很愉悦的感觉,甚至有些痛苦?

但随后一旦找到征服这种痛苦的愉悦感,就逐渐控制不了自己,越挫越勇,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在上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请问元气森林真的很好喝吗?不就是白色的可乐嘛,就是气泡水。第一次喝口感很一般,甚至有很多人第一次喝的时候喝不下去,但是随后就习惯了。

因为我们人类的基因很强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尝试去征服,如果征服成功了,我们大脑会分泌内啡肽来奖励自己,让你继续去征服这种痛苦。这就是第二种上瘾的情况。

所以呢,合法成瘾的核心就是要刺激用户的多巴胺和内啡肽,无论是什么行业。符合人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2. 锁定复购

让用户回头,靠的是系统而非运气:前端用 “产品钩子”(即成瘾性产品)打动他,后端必须用 “运营钩子” 锁定他。

无论是通过会员积分、储值优惠还是社群特权,目的都是提升他的替换成本,让他下次消费时第一个想到你。如何设计这些 “钩子”,我们下篇详谈

3. 产品要轻

对于刚创业的小白来说,尽量选择轻交付的产品,不要选择重交付。

轻交付产品试错成本低、迭代灵活,更适合新手控制风险。所以,摸清楚用户真实的需求,把产品做轻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酒吧:以前动辄 5000 到一万的高端消费、豪华酒吧,大概率都会被海伦斯、WAT 这类清酒吧代替。

因为喝酒并非是最终目的,喝酒只是手段,目的是社交 —— 那就没必要回回黑桃 A,喝十块钱的酒同样可以社交。

同样,喜姐炸串做的是油炸小吃,目的是解馋,而不是果腹。所以对手不是兰州拉面这类快餐,而是年轻人的无聊和嘴馋。

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解 “轻” 这个意思?确实有一点抽象。本质就是不对底层需求做承诺


比如:

炸串 / 小吃不承诺你能吃饱,但是能解馋。

酒吧不承诺促成社交结果,但能提供酒精和氛围。

保险公司没提供任何服务,但好像解决了所有问题(贩卖安全感)。


这个事的核心就是贩卖可能性—— 不承诺解决某个刚需,而是用不确定的惊喜感”,“潜在的价值感” 吸引用户买单。

这里多说一句:产品轻并非唯一出路,但更适合新手。未来餐饮消费一定是K 字形分化

要么在原本就高端的餐饮品类上,把贵做到极致,靠 “稀缺性”“仪式感”“圈层认同” 吸引客群。

高端 Omakase(日料板前)人均消费从一两千元可攀升至四五千元,卖的是远超食物本身的美学仪式感和主厨定制体验。

火锅赛道也有品牌把普通和牛火锅升级为 “M9 + 和牛 + 鱼子酱搭配”,人均从 300 元提至 800 元,照样有人为这种 “高端体验感” 买单。

要么在原本就亲民的餐饮品类上,靠高频复购抢占大众市场。

喜茶不仅把常规果茶、乳茶价格压到 19 元以内,还推出 “9 元限定款” 引流;

海伦斯小酒馆直接把瓶装啤酒定价在 8-12 元,搭配 “39 元双人小吃拼盘”,精准击中学生党、年轻上班族的社交需求;

街边包子铺靠 “1 元素包 + 2 元豆浆” 的早餐组合拉满客流,再用 “买三送一” 锁定复购,让消费者觉得 “花小钱就能吃饱吃好”。

这些品牌的低价不是盲目降价,而是靠规模化采购、简化 SKU、优化出餐流程压低成本,最终用低价高频拉动增长

如果没有特别的资源或深厚的行业积累,不要把产品做的太重(顶级食材、复杂工艺、私密环境),要尝试把产品尽量做轻。

这里的 “轻”,是指一种商业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更低的创业门槛、更快的市场验证速度、更灵活的迭代可能


03

场:消费场景的选择

未来的消费人群要去哪里?

场的逻辑要基于你的产品:如果是高价低频的生意,场地是越大越好;低价高频的行业,场地是越小越好

什么是高价低频呢?

比如高端宴请、大型婚宴、品牌招商 —— 决策成本高,容错率低。消费者需要强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来支撑他们的重大决策。

这类生意自然适合大场地 —— 你想想,是不是婚宴大厅、品牌招商会现场都格外气势恢宏?

因为这类商家既要为你的高价低频消费决策提供信心,更要全力留住你。因为你如果没有选择他家而选择了别人,那可能你永远都不是他的客户了。

而如果他成交了你,你还有可能介绍你的客户、你的朋友给他。这种介绍还是强信任关系的介绍,所以他必须给你消费决策提供很强的信心。

为此不惜成本高一些,场地搞得豪华一些。而这种高成本在超高客单价的产品中就很容易被消化。所以它的成本是有出处的。最终,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那什么叫低价高频呢?

比如面馆、包子铺、小超市、奶茶店 —— 这种单次消费价格比较低,但是你经常去的,就叫低价高频。

这类产品价格本身就比较亲民,且客户也不是冲着场地大来的,而是冲着好看 + 好玩来的。还记得吗?前面有讲过。

对于这类生意,坪效(每平方米面积产生的营业额)是关键。小场地、高周转、外带 / 外卖占比高,是成功的核心模型。

最高效的创新,是借鉴成功模式的底层逻辑—— 看懂别人为什么成功,再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才是创业的捷径。


而所有生意的本质,都逃不开 “人货场” 的闭环:

人(需求端):顾客是谁?他们要什么?(决定你卖什么)

货(供给端):你提供什么产品 / 服务?(决定你怎么赚钱)

场(连接方式):顾客在哪消费?如何触达?(决定你的效率)

愿每个认真做餐饮的人,都能少走弯路,多赚钱。


我是申哥

20年餐饮经营实战经验

餐饮操盘手


如果你正面临这些困扰

门店缺客流、经营遇瓶颈,找不到问题根源

想搭建单店盈利模型,让生意更稳

计划连锁扩张,需要系统化的运营体系

从零开店,希望少走弯路、持续盈利

我可以陪你一起拆解问题,把 20 年的实战方法论,变成你的经营底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