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上了一道自制的小菜。之所以说自制,完全是按家乡的口味做的。尝过了它味道的人都说, “这是好东西,几年没吃过了”,没尝过它味道的人,就好奇的问: “这是什么东东”?因为它炒焦了的外壳,并不让眼睛喜欢,引得满桌人憨笑。
我说,这是“凉拌盐胡豆”。
“盐胡豆”,笫一次吃盐胡豆的那个朋友,边重复我的话,边忙着品尝。“不咸嘛,怎么叫盐胡豆了?”
“不过,可以再放些盐,再多加点醋”。有人又及时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重新加了佐料后,他随即满意地说道, “现在,与小时候吃的味道差不多了”。
“不过,我觉得美中不足的还差一样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来客中,又有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还差藿香吧,我感觉到。”
“对,我是说嘛,是觉得差一种味道的……”
那个先前问话的朋友,见没人回答他的问话,便意犹未尽地再说了一句:“我吃一点都不咸嘛,你们干吗叫盐胡豆呢?”
这时,我忙回答道:“那是因为小的时候,家里分的口粮很有限,煮稀饭的顿数多。饭稀,在凉拌的胡豆里,多加些盐,下饭吃,增加味道”。
这些话,是母亲在我不想吃盐胡豆时,曾经说给我听的。以前,我也不懂干吗要在“胡豆”前面加那个“盐”字。凉拌胡豆的佐料有好多种,为什么专专取一个“盐”字,经母亲那么一总结,我才恍然大悟。
那个第一次来家中作客的朋友,吃的似乎很满足,他在走的时候说了一句:“原来晒干了的蚕豆,也可以这样吃,怪新鲜的……”
在罗汉豆、胡豆、南豆、竖豆、佛豆、倭豆、蚕豆,这些叫法中,只有“蚕豆”最出名。 “豆荚如老蚕……”皆因李时珍在巜食物本草》中的注明而得名,叫的人也比较普通。可为什么家乡人要在那么多的“名字”中,偏偏选取“胡豆”来作为习惯性用语呢?可就有些奇怪了,已经无法考究。
我们整个的少年时代,胡豆像玩伴一样,充实了枯燥无味的生活,陪伴着我们艰难的成长。凡在那个时代长大的人,都还记得它那时生存的状况。
春天播种,秋天收成,这也是它的自然规律。
我为它鸣不平的是,那么不受待见的它,却极力担当起了主粮不足、杂粮补缺的重任。不管是生产队的好田好地,还是家家户户那巴掌大的自留地里,它总是羞羞答答地间种在田边地头、山岩坡角下,像个天生的卫士一样,圈在那些主粮的周围。说它是在点缀它们,也不像呀,都是青枝绿叶的,苗子又矮小,只有成熟了,才多了些层状的豆角,像阶梯爬上了顶。
从不施肥,从不浇水,也不除草,一播种就只盼收获。完全靠自身的能耐,吸收土里的养料和水份,长大直至老去、最后等着人们去收割它。
关于胡豆的记忆,我还能按照季节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它的喜好程度,再整理出一些零散的片断来,以满足更多人的好奇。
“谷雨后,摸胡豆”,这句农谚直接宣告了胡豆只有一季生命的结束。是的,它在行将告别的时候,于枯萎之前,那些还是嫩绿的胡豆叶儿,拿去作了猪食。最嫩的尖,被人们做了酸菜吃。
在此之前,那个一切以粮食为中心的年代,谁也不敢、也不舍得,哪像今天这样,在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先吃起了嫩胡豆米来。
接踵而至的候鸟,只在夏末初秋才出现,它们的出现,犹如催命鬼,把那些在庄稼苗儿上还没成熟的果实,莫名其妙地催熟了。
“快割快黄、快割快黄……”的鸟儿,把麦杆先催黄,然后麦子也跟着催熟了。
“包谷、包谷……”的鸟儿,把包谷叶儿摧得焦黄,里面的包谷坚持不住了,也就熟了。
“剥、剥……”的鸟儿,把胡豆苗子摧得干朽,直接趴下,干了的豆荚,里面躺着硬梆梆的胡豆米。
那些候鸟像领受了什么任务似的,来到各自划片的区域内。它们在高山之颠不停地飞越,声声急促的鸣叫。目的是提醒那些准备熟、或者快熟的果实,赶快行动起来。到了成熟的季节,别那么还拖泥带水,赶紧成熟去吧。
小小年纪的我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涵,因为很早就听懂了鸟语,有时兴起时,还跟着它们学叫几声。但遗憾的是,我们谁也没看到那飞来飞去鸣叫着的候鸟们,到底长什么样子的。
心里却相信,麦子包谷胡豆,经它们急迫的催促,真的加快了成熟的步伐。
“李贵阳、李贵阳……”,这种鸟儿的叫法很奇怪,我就问奶奶,“它又不是候鸟,来凑什么热闹呀?”
“粮食丰收了,它不在这时来,什么时候来啊?”奶奶风趣地看着我微笑。“这个时候,它该来了……”
“为什么呢?”
“你听过梦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梦姜女的丈夫李贵阳,在修长城时死了,这个鸟儿就是他后来也死了的妻子变成的。它每年在粮食丰收了,就来呼唤自己的丈夫,是想一家人在这个时候团聚呢……”
“那她找到自己的丈夫了吗?”我好奇地追问。
“她在哪儿去找啊……”奶奶垂下了忧伤的眼神。
奶奶牙齿不好,五十多岁就掉了好几颗,因为没钱修补,那地方一直空缺着。吃东西很困难,但每次煮稀饭、凉拌盐胡豆,她都有意不煮𤆵。
她吃饭不上桌,好像有意避开我们。直到有一次,我才弄清了根源,她吃硬盐胡豆有些艰难,但她并不想让我们知道。
“奶奶,您每次把胡豆煮𤆵些吧,我们牙齿好……”
“哪能依我一个人的口味呢?你们在外面做重活路,胡豆煮𤆵了,不经饿……我不碍事的”。
而那稀饭太稀了,光用口喝就可以完成,盐胡豆和稀饭一同吃下,肚子才不致饿得快。她却就是不肯。
我们家的屋后,栽了一大丛藿香,起初我以为只是为了凉拌盐胡豆时才用,每次掐藿香叶的时候,就多多益善。等煮鱼的时候再用到藿香,已经没有了,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藿香也可以煮鱼吃。
不等冬天到来,藿香叶就没有了。天寒地冻的晚上,煮的酸菜稀饭,即使有盐胡豆下着吃,由于人多,胡豆少,挑不了几筷子,胡豆碗就空了。晚上梦见在屙尿,结果醒来发现真的走尿了,尿浸湿了篾席子,把篾席子下面的稻草也弄湿了。睡在另一头的奶奶,就赶忙给我换位置……
每年收成的新鲜胡豆,大约只有十来斤,像加药引子一样,加进了我们一年的生活中。
而晒干了的胡豆杆,打碎,磨成粉,则是年猪上好的饲料。
年少时离家,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风风雨雨打拼,到了而今的中年,身体时常有些不适,医生检查说,三高突出,要防止引发其他病变,我问有什么良方,医生便说良方没有,倒是可以多吃些蚕豆之类的食品。
心想,原来我早就把好东西吃到肚里了。随即便上网一查,居然比我预感的好处还多。它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所需要的脑磷脂和丰富的胆碱,有增强记忆力、健脑的作用。并且,它是低热量的食物,对高血脂、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很好的绿色食品。更神奇的是,它还有益气健脾、利湿消肿的功效,对防止肠癌的作用相当大。
我把胡豆这一连串的好处告诉妻子,妻子也为这个发现感到高兴。因为在此之前,她总是提醒我,你手足关节痛,是痛风的症状,要少吃豆类了。
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的儿子兴奋地说,“我又可以天天吃豆焖饭了……”。
“那也不能多吃呀,火腿会腻人的……”妻子嗔怒道。
“那我的盐胡豆,有救了……”
高兴,在我心中,难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