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周的质量管理体系课程终于结束了,从早到晚不停歇的上课,真正要告别的时候心中还是有点不舍,有点犹豫,怕自己错过可以为国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做出贡献的机会,也怕自己真的选择了,又担不起这份责任。
出于兴趣爱好,在暑假小学期的时候,报了这门课。结束的时候和管理这个课程的老师聊天,才得知国家特别紧缺这方面的人才。
老师预言说:“我们这个课程将来可能超过MBA成为新的潮流”。
这个课程管理的老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与博士学位,而且是2008-2009年度德国总理学者。但她并不教课,只是负责解决学生与教课的老师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在开设这门课时做了大量工作,发现国内开设有相关课程的高校,讲授的都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并不符合我们学校对这个课程的定位。将寻找范围扩大至商业以及工业界后,发现也并没有及熟知理论又经验丰富的专家。但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都表示急需这样的高端人才,也希望高校能培养出这样一批人才。
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CFDA希望并会逐步要求每个医疗器械的公司都有一个“质量管理者代表”(quality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来负责建立起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但是目前CFDA还没有真正去监督企业去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懂质量体系管理的人才还没有到位。
这样一批高端人才就是“质量管理代表”。
专业的来讲,“质量管理者代表”(Quality Management Representative)这一职位名称是ISO9000标准的专用名词,它特指推行ISO9000的组织中主管质量管理体系的高层管理人员。
这个职位的职责在于:
1.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建立和保持
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管理的绩效,包括改进的需求
3.在整个组织内促进“以客户为中心”意识的形成
我就读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故与我们专业最相关的是医疗器械行业。所以这门课上我们大多数时间在学习ISO13485。由于医疗器械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特殊产品,仅按ISO9000标准的通用要求来规范是不够的,为此ISO组织颁布了ISO13485对医疗器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专用要求。
来给我们上课的两位老师,都是外国人。
他们在医疗器械管理方面有四十多年的经验,而且在中国也有部分工作,主要是协助要出口的医疗器械公司建立自己的质量体系,确保他们的产品达到国际标准ISO13485,同时也要达到出口国家的要求,如出口到美国就要符合FDA的要求。
虽然国内的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都有自己的QA(quality assurance),QC(quality control),但是却没有真正建立起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了解自己的产品是否符合ISO9001国际标准的要求。
同样国内的医疗器械也没有“质量管理代表”来负责建立起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的质量出现问题时,也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这都是由于这一方面人才的欠缺。“质量管理者代表”不仅要熟知ISO13485的要求,而且要掌控全局,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做好PA(preventative action),在问题发生时做好CA(corrective action)。
两周的课程虽然短暂,但是学到的东西却让人受益匪浅,课上不仅有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位老师带来了他们工作中鲜活的例子,让我们分小组讨论分析,并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很好地锻炼了我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上,日本质量管理的改革历史最让我震惊。当老师提问,二战前被认为产品质量最差的国家时,我们几乎都没有猜对,答案是日本!日本那时候的质量被世界公认最差,“made in Japan”的产品被很多人排斥。二战以后日本质量管理领域经历了三次改革,其中Dewing、Joseph Juran、Kaoru Ishikawa为这三次改革,为日本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50s到1970s仅仅20年的时间,日本成为世界质量的领头者,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行业。
最后一节课老师逐个询问了班上的每一个人,问我们毕业以后的计划,问有多少人将来愿意并会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去。其中大部分的同学都表示会考虑把这个作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但更担忧的是自己担当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我们国内的学生都很聪明,但是有时候总是盲目地不自信。不是没有为国家肩负起这个责任的能力,是缺乏去担当的勇气。
老师说,如果连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愿担起这份责任,那把国家质量体系这样的重担放在一些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手里,我们放心吗?
日本改革的成功是高层管理者和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中国同样也需要这样的领军人,去带领一个一个企业,一点点去改变,一步步建立起真正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假冒伪劣以及不合格的产品彻底从人民的生活中退出。
希望20年后,30年后,我国的妈妈们不用再去买进口的奶粉,希望我国的留学生不再做代购,希望我们的每个公民都不再羡慕国外进口,希望“中国制造”成为世界质量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