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家的姐姐给捎来了家乡的特产,这些年,交通便利了,经济条件也好了,有车的人多了,回老家一天能折个来回,因此有了这便利条件,把家乡的特产给带来了,很是感激大姐惦念。前些日子,大姐带了她的母亲来此做客,我热情款待,大姐回家也是甚是惦记,不时的捎来东西,看来这亲戚之间就是有来有往,来来往往就更亲近了,如果不来往,也就越来越远了。人与人之间就是如此,就是自家兄弟姐妹也是如此。
当然,距离产生美,就是因为离的远了,有距离,才会有亲近感。如果过分熟识,没有了底线,却也是没了分寸。很多年前,也是一个亲戚,多年不见,打电话说要借钱呢,还是非借不可。那时候也是觉着亲戚之间难得开口,也不好意思,于是借了。后来才听说,他在所有亲戚那里都借了钱,现在他把所有亲戚电话都拉黑了,都打不通电话,真的应了那句话,借钱的成了爷,你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了,因为离得远,更别说找他的人了。亲戚们都是怨声载道,只要回家说起这件事就是骂他。可是都没有办法。这也就是离得远,没有人了解他,了解了他,谁会搭理他呢?
说起来和大姐还有他,我们都是一个亲奶奶,这样的亲戚,该有多大的区别!
从母亲那里就没有回家跑亲戚的习惯,只是回家一次到处看看。可是最近也是年纪都大了,就是特别惦记。大姐的母亲与我母亲是亲妯娌,同龄人,多年以前也是在一个家里吃饭,现在年纪大了,她住在大姐家里,也是好久不见,常常想见一见。她们见了面才有共同语言呢,家里多年前的事情说起来没完没了,同样也是80多岁的人了,看起来比母亲强壮一些。
母亲老了,她的记忆也只停留在以前的记忆,最近过年呢,周围的邻居们各有各的事情,连面也见不着了。母亲一个人比较闷,想找一个说话的人也不好找,我逐渐也明白了她的孤独。每一次我去了她家里,我走哪儿她就跟在哪儿,找着我和她说话。人老了,你和她说啥,她也听不懂了,你的烦恼也不必和她说,说了,徒增她的烦恼。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也就只能听她聊聊当年的事,聊聊她年轻时候的事儿。听着她不断的叨叨,有时候,一件事反复的述说。这个年纪的人,应该都是这个样子了。
同龄人之间应该有话说,因此在老了的时候,还是多交往一些同龄人能够交流,说在一起。也好释放一下她们孤独的情绪。就如外国那个选择安乐死的老太太,就是写《生命的礼物》作者的妻子,她在临近死亡的时候,她选择自己走出去,和她的朋友们一一道别,每天下午和她的朋友们聊天喝茶,道别。她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不是待在房间里不出门,而是选择出去交流,这样也不至于心情抑郁,每个人都会孤独终老,那是必经之路。
这两天天气很好,尤其是中午时分,冬日暖阳照射之下,就好像春天来了,春节一过,春就要来了吗?马上就要雨水了,春日就要来临了,我已经感受到那藏在地底下的春意萌动,它们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被孕育,一次更比一次的旺盛。
明天就要上班了,再长的假期也有结束的时候,明天就是书归正传,一切照旧,再没有理由颓废,因为2月的时光已经在催促着人们,该出来干活了啊,不能再颓废下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