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天没及时复盘了。大概是因为这几天没有特别的事情,一心就想着早点看完要还的书,但由于时间临近压力上升,反而导致拖延,比如看剧、购物、囤书、上网、去看别的书等。时间临近是一个原因,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仍然放不下完美主义,就更糟糕了。说实话,做些别的事情之后,虽然拖延了,但压力确实缓解了。有一种放弃完美完成的期望后的感觉,反正就那样了,还急什么呢。本来阅读也不该是这样难受的一件事啊。
2月1日Wednesday快速看完了周国平的《人生与性爱的难题》,挑了一本新的英文书看了一章。
2月2日Thursday上午完成英文阅读1章,我读得很认真,但是回过头看,其实还只是作者经历的部分,我只需要速读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逐字逐句。我更关心的是如何识别和有效利用自己的unfair advantage.
熬番茄汤首先要先炒出红色。否则没味儿,不好喝。
追剧。
今日觉察
做一件事的时候,总在自我怀疑,而不是目标坚定、全情投入。这是焦虑的原因。
想追求丰富和平衡。这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或者持续将精神贯注到一个目标中,很难感受到进步从而感到有成就感。
2月3日Friday继续追剧,看完《狂飙》,倒是彻底放松了。看来我不管阅读还是看剧,都想着快点看完啊。但凡是能继续就停不下来,停下来拖延或者做别的事情时,往往是因为压力让我继续不下去,不享受了。
不过今天完成了《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十三章,参加讨论会,大家轮流扮演咨询师和患者,读一读书中的案例,分享自己的感受,很有收获。从社交角度上来说,对我也很有帮助,是从年前到现在唯一恢复的社交,前面停滞了好长一段时间,一个人长久不与人进行偏深度的交流,还是容易出问题。
有一个书友同时在看郭召良的《认知行为疗法入门》,对方是个爱交流的人,感觉蛮不错。
2月4日Saturday花了很多时间在微信聊天,主要是建了一个新群,关于心理咨询考研申研的交流,在我是否适合建这样一个群、是否适合当群主上面,有很多杂念,或者说思绪。主要也是源于一些中间或核心信念:我是否有资格,是否足够有能力,是否比得过别人,是否无法赢得他人的认可等等。
还有一件小事,朋友给我寄衣服,和她的沟通中我仍然是忐忑的、不安的,担心对方可能会怎么看我。当然好一点的是,我自己觉察到了,忍耐这个不适,尽可能地回看,思考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和情绪。这个不适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不会不耐受。
刚好今天把《被讨厌的勇气》看完了。有被安慰到。
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请不要把认真和深刻混为一谈。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认真活在当下的每一个刹那。
人生并不存在普遍性的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建立共同体感觉,需要把对自己的执着self 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从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即使是看不见的贡献,只要能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也可以。在行为标准或存在标准上,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就会觉得幸福。
获得贡献感的常见手段是寻求认可。但通过认可欲求获得的贡献感没有自由。
2月5日Sunday中午参加《扪心问诊》讨论会,然后写复盘日记。感觉多参加共读会和讨论会很不错。尤其是以线上会议形式的讨论。比南图或纯粹打卡的体验好很多,督促作用也更佳。
今日觉察
早晨专门和小哥打电话说明快递事宜,一方面为自己在如此小事上考虑良多有点责备自己,一方面又有个小人说,这有什么呢,你担心的问题想到方法去提前规避,然后去行动有何不可?是因为自己介意这种小事而难为情?尤其是涉及金钱?
随口一句让室友给我带点零食回来(因为在我耳边说了好几次吃了什么什么),也不是强求,被逮着说我公私不分,也感受到言语中有攻击指责的成分,但我告诉自己不要争论,并且想通了我为什么觉得不舒服,敏感点在哪里,以及区分他的那些指责有符合事实的吗,哪些是不符合事实的。我认为我随口一说,是他过于敏感,认为我要求他公私不分,他觉得很为难,但不明说,反而来指责我,甚至上溯我的过往经历,并且下定一个过分的评判,说我这人就是没有这个意识。同时,举例其他人或现象,言明这是贪便宜的表现。我感觉这已经是在攻击我的人格了。但我没再继续说,细细想了下,我不是分不清公和私,是在这关系里分不清我和他。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原因。但以前确实是混在一起太多了。他的反应这么敏感,那么拒绝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想通也就不再不适了。交流的时候我说,那我就不再提这样的话,他似乎也不满意,他不愿意承认我的随口一提给他造成了困扰,转而似乎很贴心地关心和讨论我的个人议题。这是一个模式。而我则是,对于他的指摘过分敏感,不能接受。默念“I can stand it”三遍!
情感勒索的小例子。晨起都躺在床上看手机,他却很着急地叫我给他的手机充电,我说了一句,我们的距离一样远,为什么不自己去。他就开始耍无赖了。我就屈服了。很多小事都是这样。不知不觉就陷入到更大的麻烦当中。前年去年的状态就是如此。虽然很难过自己没有早点察觉到,但已经过去的事无法改变,只能从现在开始,以后注意了。
今天看群友的读书笔记,结构非常清晰,有羡慕的感觉,也有自责的自动思维,类似“我做不出这样的笔记”、“我从来没做过所以做不好”、“我的字写得不漂亮所以我做不好”、“我不如别人”、“我读书不做提炼笔记只摘抄是无意义的”...显然,这些都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适应不良的认知。
晚上和网友询问写作心得,有收获。这种有人同行得感觉会增强动力。可能不是并肩,也不是同步,但我们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横向关系”,而不是一个登天梯上的“纵向关系”。想起以前看的那些小说,也不知道是不是其中的竞争思维对我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