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格律学堂】第八课(山水诗的景观构成)

主讲/ 边义

辽阳边义老师



第三讲  山水诗的景观构成

1、山水诗中的人文关怀

山水是自然的山水,也是历史的山水。山水有大自然的天才造化,也有人类历史的文化沉淀。欣赏山水,当然也包括这两个方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会给予人们各种美的感受,间而引发各种由景象催生的情感;人文景观也可以给予人们某些美的感受(古迹、文物、古代建筑之类),而更多的则给予人们以抚古思今的沉思和感慨。山水诗的写作便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复述和感叹,也包含对历史、对世事、对人生的思考和眷恋。

试读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七绝《荆山》: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荆山即荆涂山,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境内。抱玉岩,又称抱璞岩,即卞和洞,是荆山一处盛景。抱玉岩有天然卵形巨石横嵌、竖架凌空危悬迭成石洞,洞上方有白云堆,相传为楚人卞和釆玉处,故称卞和洞。此诗前三句勾勒出荆山秋日景象:抱玉岩石洞前积满落叶,清澈透碧的溪水从古至今一直在这样流淌着。夕阳慢慢从远处消失,空旷的山谷传来一阵阵猿猴的啼叫。第二句中至今流三字巧妙引出结句的思古情怀,而一个寒字则为哭未休作了必要的铺垫。

那么,荆人哭什么呢?熟悉和氏壁典故的人都知道,春秋时楚人卞和伐薪于荆山得美玉,他将此玉献给楚王,竟被砍去双脚,他抱着那块玉在荆山下哭了三日三夜。此段记载见于《韩非子.和氏》。显然,诗人在观赏荆山风景时想起了此段冤案,感慨不已。一方面为卞和的不平遭遇深感痛惜,一方面为此种不平遭遇可能还在不断地延续而略感悲哀。

结句的疑字一身兼二义,其一是衔接第三句的猿叫,由猿叫似人哭而想起卞和的哭;其二是衔接第二句的寒水至今流,由寒水还在流联想还有类似卞和的遭遇在延续。此诗以疑问作结,结出一腔忧伤与悲愤,这是咏山水而兼怀古的笔法。

唐代僧人释仲殊的七绝《润州》是另一种写法: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楼,即北顾楼,在镇江丹徒县北固山甘露寺内。此诗前二句即由“一笛风”先将思古情愫抖出,再把这缕情愫融化到即目风景之中。是先写情,再写景。“一笛风”,出自杜牧诗句“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建康宫”,指南朝故宫。建康即今南京,南朝时为京都。诗人说,北固楼前一曲笛音随风吹来,南朝故宫的废墟,兀的飞出一片旧日的断云。

其实,这片断云就是作者的思绪。什么思绪呢?当然是为南朝的覆灭为国家的兴亡生发一点幽古悲伤。这点悲伤无所寄托,终于融化入蒙蒙细雨之中。悲情入雨化得很淡很淡。但就象一撮盐撒入一碗水中,淡化得无影无踪然入口其味尚在。

睹山水而怀古发幽思,更多的是因了景象的变化而触景生情的。譬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绝《茱萸湾》:

荒凉野店绝,迢递人烟远。

苍苍古木中,多是隋家苑。

先前曾是花繁似绵门庭光鲜的前朝达官富人居住的风景区,如今风光不再,乃至破败凋零,荒凉绝人烟,唯一可见的,只有苍老的古树,似乎作为时过境迁、人死物荒见证者而残留下来了。此诗抒发的也是家国兴亡朝代更替美梦不常的感伤,但刘长卿毕竟是距隋年代较远的中唐诗人,他不可能亲眼目睹先前隋家苑的景象。因而关于隋家苑的印象,只能是听人所讲或书上所见,情感便少一层贴切而略见浅淡。

再读晚清诗人丘逢甲的一首《九龙有感》,那种对家国兴亡的感伤便有切肤之痛了:

群峰迭翠倚楼间,一角颓云夕照殷。

忽忆去年春色里,九龙还是汉家山。

丘逢甲是生于台湾的爱国诗人,此诗作于《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割地赔款之痛令诗人悲愤至极。因此当诗人目赌九龙半岛的大好河山被割弃时,悲愤感伤的情怀便在诗句中溢出了。“忽忆”二字便是感情溢出的开关。去年的九龙,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可今年已变了样,群峰依然层层迭迭有绿树和楼房在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可垂挂在天边的却是被夕阳照成赤红色的昏昏欲坠无精打采的云团。为何会这样?啊,想起来了,原来是此片国土已沦陷。此诗后二句,于平淡中蕴含沉痛至极的悲伤,而“忽忆”二字有突兀而抖出的妙用。

与此种悲愤而忧伤的无奈相比,为收复沦陷的国土而浴血在战场上的勇士,面对烽烟弥漫的河山,其山水诗则往往带有一股勇气,一种英雄气慨。试读新中国开创者军旅诗人朱德的一首七绝《出太行》: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作者写此诗时,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在太行山地区指挥对日作战。诗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有戎马烽烟的战地生活感受,再加上对祖国河山和祖国人民的热爱,此诗写起来便有一股热血奔涌的气慨。诗的前二句写出太行山的雄伟和黄河的险要,为结句的“慰同仇”必胜信心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起句的“群峰壁立”则不单为写景,也包含有各族人民各种抗日组织奋起反抗的意味。此诗将写景与写情有血有肉地联系在一起,既是优秀的山水诗,也是优秀的军旅诗。

当然,写山水而兼怀古,写山水而兼怀国事,山水景观的欣赏往往便被挤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便不应当归于山水诗一类了。

2、山水诗中的大景与小景

        山水诗之写景,是诗人欣赏山水景观有动于心而赋形于笔的艺术再现。天地之大,山川之秀,景象之美,让人有夺于目、有动于心者,当因人而异,这叫“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清人叶燮语)。由于融境之心不一,有人善写大景,有人善写小景、中小景。清代王船山认为,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则妙,如“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姜斋诗话》)。这话有些道理,但过于绝对。因为写大景不同于写小景,不能均以传不传神来衡量得失。小景可以传神,而大景可以览势。大景之气魄,便非小景所能传者。即以王船山本人所举的例句来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给人一种空间无限、景象雄浑、物态苍茫的宏大气势,这是胸襟广大的人方写得出的大景,其气魄足以动人心弦,怎么会有“落拓不亲”的说法呢?其实,写大景也好,写小景也好,只要是亲历其境触发真情而自然溢出者,能感动诗人之心,便也能感动读者之心,人心固一也。这里,我们不妨找几首或写大景、或写小景、或大景穿插小景的绝句来细细品味一番。

先看写大景的。上举李白七绝《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望庐山五老峰》,五绝《杜凌》,戴叔伦五绝《题天柱山图》,孟郊七绝《洛桥晚望》,朱德七绝《出太行》,都是写大景的典范。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都是豪情万丈、气魄非凡的好诗句。

宋代诗人寇准的七绝《书河上亭壁》四首之三也是写大景的: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这是诗人在黄河岸上远望北方景象。从河面到山峦,自近而远,黄河“波渺茫”而秋山“带夕阳”,眼界宽阔,景象深远。而放眼之际,情思不断。字里行间,显示诗人对广漠浩瀚的北方大地情深无限。“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诗未读完,那脑海中已有雄浑而静穆的景观浮现,可谓兴象深远而具象宛然。

再看唐代诗人杨凌的七绝《秋原晚望》:

客雁秋来次等逢,家书频寄两三封。

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

此诗笔法与寇准上举诗相近,都是带着思绪向广漠的山川放眼。结尾以景结情,情思邈然。“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显示秋原一望无边,而夕阳下云霞荡尽,唯见青山莽莽。一个“乱”字,引一腔乡愁,愁思无限。

写大景也有不露思绪而情隐于其诗中者,举如晚清诗人丘逢甲的七绝《舟中望茶盘山》:

沧波无际夕阳红,孤屿苍茫大海中。

水墨痕浓云脚矮,茶盘山外雨蒙蒙。

诗人曾于甲午战后在台湾组织义军抗日护台,兵败后入广东从事文化教育。此诗写于一九00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成为诗人挥之不去之痛。诗人曾在《离台诗六首》中写道:“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这种割地之辱在他心中激起满腔悲愤,而无力回天又让他心中充满忧伤。《舟中》一诗忧伤之情不着一字,但却由头至尾融于全诗之中。“沧波无际”,“苍茫大海”,“墨痕浓云”,“雨蒙蒙”,尽是灰暗忧郁的色调,这色调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弥漫着、伸延着,景象宏大,而忧伤逐景随形,涌动于诗句之外。这是写大景的效果。

再看写中小景的。前举王维的五绝《鹿柴》、《竹里馆》,王勃五绝《登城春望》,都是写中小景的佳作。

《鹿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刻画细节的小景。

《竹里馆》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也是小景。

《登城春望》的“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是视野开阔的中小景。

唐代诗人张籍的七绝《秋山》也是中小景:

秋山无云复可风,溪头看月出得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此诗写秋山之静,无云有月,有室无人,月光懒散,草堂空闲,周围寂静得连树叶间露水滴落的响声都听得一清二楚。这种刻画细节写小景的手法同《鹿柴》相似。

清代诗人姚范的一首七绝《山行》写小景更是瞪大了眼珠,请看他如何描绘山间所见自然景色: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靡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喷雨珠”是近景,远了便看不见雨珠了;“绿靡芜”是稍远一点的景,靡芜是一种香草,再远一点便辨认不清了;“秧针出”是眼前景,秧苗刚刚长出来,细如针尖,这是观察入微的小景。此诗以一串小景写出山行所见景象,写得清新爽朗,颇有山野春天气息。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提倡一种雄大、浑厚的诗风,他的格调说与王士慎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各领风骚。但因此有人说沈德潜的诗“平正而乏精警,有规矩法度而少真气”(朱庭珍语),恰巧沈德潜一些写中小景的山水诗却是例外。比如下面这首七绝《过许州》:

到处陡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许州,旧地名,治所在今河南许昌。此诗前二句写出许州山川自然景象:随处可见的溪涧水流潺潺作响,一望无际的杨树枝条迎风飘摆,几乎把平整的山野都遮掩了起来。因为有“垂杨百里”,诗的后二句便用“须眉绿”和“一路蝉声”来突出这一景象的鲜明性,一个是视觉效果,一个是听觉效果,两相配合便把“垂杨百里”的许州景象写得活生生的呼之即出,可谓充满“真气”。

而实际上此诗又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如“决决流”,见于唐人卢纶《山店》的“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须眉绿”,见于清人查慎行的《青溪口号八首》之七的“牛背渡溪人,须眉绿如画”。如此点化,也不失“精警”。此为沈德潜写山水小景的成功之处。

最后再看大中小景穿插相映成趣的写法。李白的七绝《早发白帝城》,大景“千里江陵”和“万重山”中间插上“两岸猿声”小景,形成文势抑扬顿挫特殊效果,是大小景穿插典型写法。

再读唐代诗人翁卷的七绝《野望》也有极为巧妙的写法: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前二句是大景,后二句是小景,大景中,山为实景,水为虚景,小景中,水为实景,山为虚景。野望之山水景象,便在这大小景及虚实景之间变换,意趣自得,诗味隽永。

3、一般景可以有非常情

山水自然风光的欣赏,山水风景诗篇的写作,最宜有一番闲情逸致。心里宽松,眼界广大,胸怀壮阔,看到想到写出的景象,便有一种清新的美,俊逸的美,和谐的美。比如前面介绍的王维在惘川别业所写的一组山水田园诗,便属于这种情形。

这里再介绍其他诗人的一些佳作。先读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诗题为“暮江吟”,当是诗人傍晚游览江景即兴所写作品,但诗文中既写“残阳”,又写“露”、“月”,便呈现傍晚至深夜的较长时间段,显然,作者既有充足的时间,又有悠闲的心态,方得以在江边(或是在江中)流连忘返。

诗的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江水呈现红绿不同颜色的景观。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而用“铺”,表明其时“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光线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说“铺”极为形象。同时,“铺”比“照”显得平缓,写出了斜阳近黄昏那一刻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和安闲之感。由于江水的缓缓流动,江面有微小的波纹,受光的一面便呈现一片“红”色,背光的一面便仍旧是一片深深的碧波。“瑟瑟”,此处解为众多的碧绿貌。江水因为铺上了夕阳之光,便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这一细微的瞬间的变化,被诗人敏锐地观察到,当诗人津津有味地让夕阳点染下江面细波粼粼、色彩光鲜的景象从笔下流淌出来时,诗人自己也陶醉了。

诗的后两句转而写夜里新月升空、秋露落地的景象。“露似真珠”是俯首所察,“月似弓”是仰头所望,俯仰之间尽显诗人一腔喜悦之心情。滴滴清露,本自圆润,因有新月清辉的沐浴,便闪烁着晶莹的光泽,乃似真珠。一弯新月,升起在夜空,远远望去正像悬挂着的一张弓。或许这一天对诗人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或许这一夜的美丽景色给予诗人以特别的感受而想记住这一天,诗人乃特地点出这是“九月初三夜”,不但如此,还加上赞美的“可怜”二字,把自己无比喜悦的心情尽情坦露出来。

据说这首诗是白居易转任杭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其时朝廷党派纷争激烈,白居易以远离政治旋涡为幸事,便寄情于山水,赏乐于风景。正因为有这一番闲情逸致,方才写出如此绮丽的景色和分外宁静的境况。可以说,先有一个轻松超脱和谐安逸的心态,方可以描绘出一幅色彩绚烂美丽迷人的山水风景图。

这一点从戴叔伦的《兰溪棹歌》这首诗也可得到例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戴叔伦的诗以反映农村生活见长,诗歌情景交融,真挚动人。此诗题为“兰溪棹歌”,即是一首渔乡人民的民歌。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是类似于桨的划船工具,棹歌就是船歌。但戴叔伦写的这首船歌,却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乡风景画,一支欢快优美的渔家小曲调,一首绝妙的山水田园诗。

你看,一弯美似娥眉的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意袭人。越地青葱朦胧的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水中,令人忍不住俯首细看。这是前两句所写的美妙景象。月挂柳梢,山沉水底,月光凉爽,山影飘渺,溪平如镜,水色清澈,这是静景。三四两句转而写动景:忽大忽小的春雨,一连下了三天,兰溪的流水,哗哗猛往上涨,鱼群联翩出没,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浅滩戏耍,啪啪蹦跳。在水乡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春雨过后,鲫鱼鲤鱼凤尾鱼这些淡水鱼类,便会在溪涧岸边浅滩上拨鳍摆尾,争“抢新水”。

雨后宁静的夜色溪景,半夜喧闹的春潮鱼汛。诗人赏美景,渔民乐汛情。尽管诗中并没有写到“人”,也没写到“情”,但诗人的快意、渔民的欢情,已一并洋溢在诗中。一首好的山水风景诗,就这样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扪其心,如得其情。然这又当以诗作者之乐为乐,是为共鸣。

诗作者之乐,常可于一般景写出非常情。比如元次山这首《欸乃曲》: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此诗作者元结(字次山)是唐代文学家,唐人把他与陈子昂、苏道明、肖颖士、韩愈并提,说他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此诗乃作者任道州刺史时因事诣长沙都督府返回途中所写,共有绝句五首,此为其二。欸乃曲,也是船歌,欸乃一词即形容棹声。作者诗序说,回途逢春水大发,船只逆行困难,乃作诗五首,令舟子唱之,以取适道路之者。逆行又逢大水,这景况便容易让人沮丧。但作者为了鼓励船夫的斗志,便以乐观的精神感染他们。在他的笔下,归途之夜显得十分平和美好:湘江的二月,江水上涨,使得江面更加宽敞开阔,一轮圆月把清辉洒满江面,和煦的春风则让人倍感心情舒畅。诗人遂赞美这样的景象,说是最适于“夜行”。沮丧的局面被乐观的心态化解了。最有趣的是此诗后面两句,把一个平阳戍吏深夜盘问船客的细节写进诗里,平添了无限新鲜情趣。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篇》评道:“后两句言榜人摇橹作歌,将过平阳之戍,津吏以宵行宜诘,呼问姓名,乃启关放客。此水程恒有之事,作者独能写出之。”正是大家都熟视无睹的生活细节,被诗人信手拈出,便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难怪宋人顾乐十分推崇次山这首诗,说其“轻轻浅浅,悠然在目,味正在逼真。”(《唐人万首绝句选》)其实是好心情写出有生活气息的好风景。

有闲情,有胸襟,有雅趣,有慧心,便能识得好风景,写出好诗情。星星总是那些星星,月亮总是那个月亮,山永远是那座山,水从来是那些水,为何有人便赏出美景、感受欢情?

景在身外,情在人心。景可生情,景可伤情,景可乱情;情可易景,情可造景,情可毁景。正如王夫之所言,“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天情物理,可哀而可乐,用之无穷,流而不滞,穷且滞者不知尔。”(《姜斋诗话》卷上)天情物理所以可哀可乐者,景情互可变易是也。懂得这一点而在诗词写作中运用,通常便会写景而景中有情,写情而情融入景。如上举白居易、戴叔伦、元结这几首绝句便是。王维、李白的山水田园诗,也多是景中无“人”、景中无“我”而情在景中、情由景出的佳作。

这里,再读一首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玉山道中 》

村北村南水响齐,巷头巷尾树荫低。

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

玉山在江西上饶市著名风景区三清山的南边,玉山道是玉山到三清山的进山主要路径。玉山一带风景秀丽,所谓“三岭千峰峻,冰溪一道寒”。因为溪水在蜿蜒盘旋的山谷中穿行,所以此诗首句便写出溪水的喧闹,村南村北到处都听到溪流的潺潺声响。因为山峰峻立,民居小屋及村子周边的树木便显得低矮,但绿荫可爱。这前两句已将玉山道中山水形势描绘出来,有景象,有声音。后两句便用拟人手法,赞美青山和碧溪的清新美丽和高雅脱俗。因为溪水的洁净,使得青山在水里的倒影非常清晰,而溪水的流动则造成青山倒影的抖动,似是青山有意识地照了一次又一次。而青山所以如此一整天地照个不停,是因为他(她)相信自己翠身洁净不染尘色。这样写,青山和碧溪,便有了高尚的灵魂和可爱的人格。其实,这正是诗人的融情于景,景中无“我”而青山似“我”,耐人玩味。

北宋赵抃也有一首用拟人手法写的山水游览诗。这个有“铁面御史”和“赵青天”之誉的龙图阁学士、资政殿大学士,是个极重身心修为的雅士,据说他进士及第后到蜀地赴任,“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传为佳话。明朝时崇庆人民为纪念他,还特地为他和曾任蜀州通判的陆游共建一“赵陆公祠”,大门悬“琴鹤梅花”匾额。“琴鹤”乃颂扬赵抃的清正廉洁,“梅花“乃赞誉陆游的高洁情操。赵抃工诗善书,苏辙曾誉其“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

赵抃这首题为《出雁荡回望常云峰》绝句写道:

游遍名山未肯休,征车已发尚回眸。

高峰亦似多情思,百里依然一探头。

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境内,以其奇特险峻、瑰丽多姿的山岳风景着称,史称“东南第一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美誉。雁荡山分为南雁荡山、中雁荡山、北雁荡山,其中以北雁荡山最为著名,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

赵抃此诗没有具体描写雁荡山的灵奇景色,却以游遍知名景点后踏上归途的依依不舍之情,留给读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此诗也用拟人手法,但与杨万里的写法回然有异。杨的拟人是景中“无”人而青山似“我”,赵的拟人是景中有“我”而高峰似“人”。本来是“我”多情思,坐到返回的车上仍不停地回头去看美丽灵秀俊奇的山峰,但诗的结尾却说“高峰”远去百里后仍“探头”示意,“亦似多情思”。

用这拟人手法便把诗人自己的情思移到山峰之上,表达的依然是“我”对风景的痴迷和留恋。但如果直说,便没有诗味了。



【七绝】夜雨宿湖心岛偶得

文/边义(辽阳)

兰芷芬芳满渚洲, 清幽笛曲过西楼。

厌莺婉转吟春去, 夜雨潇潇醉客留。

【七绝】江堤独步

文/边义(辽阳)

漫步江堤细细风, 烟光日影贯苍穹。

鸥翔镜水离人远, 汽笛声声待客中。

【七绝】高山槐

文/边义(辽阳)

串串银铃一树悬, 微风送暖嫩娇颜。

高山有意云呵护, 蝶舞蜂飞蜜蕊甜。

【七绝】青年湖

文/边义(辽阳)

最爱辽南碧水湖, 茵茵绿草润如酥。

银鳞跃起霞光影, 村醴甘甜待客沽。

【七绝】山中所见

文/边义(辽阳)

清溪浅浅戏游鱼, 掬水相观惬意舒。

世上桃源如此地, 品茶倾酒草结庐。


时间关系,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7-07-15  舞蝶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