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我开始进入深圳中心书城班委团队,时光匆匆,此时已是2022年1月,在这一年当中,我由迷茫,不适,到现在的从容,享受,转变的过程是什么呢?
竞选班长的时候,我是犹豫的,害怕自己做不好,但是想要成长就要打破过去,敢于争取,才有机会,不然连一丁点的可能性都没有。
一年过去了,证实了我当初的想法是正确的。
2021年春节,我们一起策划了纸短情长的活动,当时是每个群分开进行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书友们收获满满的,给了书友们一次公开表达爱的渠道,也激发了广大书友们学会感恩,敢于表达爱。
7月份,参加了深圳读书会主持组竞选初试,8月通过复试,11月通过培训考核,我又打开了一扇未知的大门。
11月份,我竞选深圳读书会核心义工,顺利进入到了预备役环节,同时,参与到了14周年庆的策划环节,与义工们一起为14周年庆出谋划策。
在节目环节,我提出了时装年代秀得到了一致好评,并且由一个组扩展到所有义工组别共同参与。这个节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义工之间的连接性和凝聚力,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归属感。
12月份,我和义工们一起完成了周五夜徒活动,从这个活动,可以体现出,我们读书会不但关注大家灵魂的成长,同样关注大家的身体健康,健康和灵魂同行,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2021年,我参与了不少于10 次的中心书城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当中,我不断优化活动总控的工作,比如,提前确定参与当天活动的义工,了解他们到达现场的时间,是否有义工新人,当天参与活动的书友数量,物料的发放和回收等,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在活动过程中,书友们看着我在一步步地成长,看着我的改变,仿佛看到了他们自己,吸引了不少书友加入到义工团队当中,看着他们从书友转变为义工,也在一步步地成长,我得内心深处是喜悦的。
同时,我也积累了一批忠实书友,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了老朋友,经常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我希望今后能够影响更多的书友加入义工团队,扩大深圳读书会的影响力。
纵观逝去的2021年,我对2022年的展望如下3方面:
团队建设方面
队员8-10人,队员当中,要求是能够经常出来参与活动,时间比较好安排,有社群运营特长,摄影,文案等方面特长的优先,当活动现场的义工临时来不了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遇事不慌,及时补位。目前已有几个人选,其他人选还在挖掘中。
团队当中,我希望以后能进行一个轮值制度,确保每个队员一个季度最少参与1次活动,既是职责所在,也是锻炼的机会,作为班委成员不是挂职的,是要做实事的。
班委组建完毕后,收集班委成员的生日时间,每个季度团建一次,形式不一,复盘这一季度的成长,团建的时候,集体为寿星过生日。
社群管理方面。
目前我们的社群活跃性较弱,能提供给线上书友的较少,导致很多书友将书友群屏蔽甚至是折叠,不看群信息,当我们需要书友配合参与活动的时候,即使我们在书友群发了无数遍信息,依然石沉大海,没有回响。
我们可以提供平台给书友作为阅读输出,激发书友阅读的积极性,评选出阅读季度或者月度最佳践行者,并给书友颁发电子证书,年度最佳阅读践行者则颁发纸质证书,也可以作为周年庆最美书友的评选项目之一。
三.周二共读时刻现场管理
我们的活动现场缺乏参与活动的记录。
关于义工方面,大家都是来了就开始做事,活动结束,基本上就各自回去了,之后,丽香还要在小组群询问参与活动的义工号,要统计服务时长的时候,大家就会懵懵的,都忘了自己参与过哪些活动。
我们可以准备义工参与活动的签到表,让义工有参与活动的仪式感,也方便我们核对义工到场情况,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做好应对措施。
同时,这样做可以提高义工伙伴对活动的参与度,让活动支持义工有事可做,而不是到活动现场晃一晃而已,否则,他们从这场活动中的收获是极少的。他们需要被看见,而不是仅仅在台上自我介绍的一两分钟,偶尔因为嘉宾分享超时,他们没法做自我介绍,那就更加没人知道他们参与了这场活动。
我们是否可以调整一下活动环节顺序,主持人开场后,先介绍义工,再介绍嘉宾,这样一来,即使活动超时,他们也不会被落下。
关于书友方面,我们也要设置签到表,对每场活动都有记录,信息包括书友微信号,是否书友,是否想加入书友群,除了周二活动,还对哪些活动感兴趣,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及时将未加群的书友及时邀请进群,也方便为其他活动群添加书友等。
我们可以从参加活动的书友中,选择出勤率高的书友,让他们可以和义工一起站在台上做自我介绍,体现书友的主体性。
最后,我希望我们班委能够提前知道每一场活动的报名人数,方便我们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活动进行过程中,椅子不够,还需要从后台搬椅子,这样既影响了嘉宾的分享,又影响了其他书友的聆听,还让后到的书友觉得我们是不是不欢迎他们的到来!
以上是我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一些记录,2022年,我希望深圳中心书城班委和周二活动越办越精彩,大家收获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