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心说的第4期分享,我将常年伴随在您左右
作者:记心说
前两天,有位学霸突然在群里说成功考入了工商银行,但同时也收到了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他自己拿不准,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主意。
面对这个甜蜜的烦恼,群里一片寂寥。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老师在第一堂课就告诉我们要做好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但是急于享受大学生活的我们没有人把这句话当回事。
但是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有个同学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好好学习,打了大二大三多考取职业证书,为以后铺路”然后噼里啪啦展示了一堆职业计划和学习表格。
我们都以为他在做样子给老师看。
如今转眼已是毕业季,我还在原地踏步,而他呢,各种证书、offer早已拿到手软。
面临毕业压力,我私信向他取经。
他回复说稍等一会。
不一会,我收到一条微信,内容是用各色彩笔标注着完成进度的详细的职业规划,下面还有三个字:“就这样”
没错,就是上第一堂课时,老师让做的。
我一直以为他是在应付老师的差事,但是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甚至都已经看不到他的脚印了。
原来,世界上真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更没有无缘无故被拉开的差距。
差距,都是被时间甩开的
想起赫胥黎说过的一句话: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 四小时。
你利用时间的方法,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
前两天,我和儿时好友在电话中聊起近况。
从电话里传来的是他满满的抱怨。
原来,最近公司有个中层领导的位置空缺,我朋友认为自己很有希望,没想到最后却被人截了胡。
最令他感到不忿的,这个“篡位者”还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
我默默地听完他的牢骚,问了他一句:“为什么他能晋升这么快呢”
“还不是因为他装加班呗”
“他加班时候产生了工作效益吗”
“确实有一点,但是...”
他还想说些什么,我打断他。
“你看,你回去吃烤串,喝啤酒的时候人家在加班,你泡迪厅酒吧的时候,人家在加班,甚至你在看小电影磨练手艺的时候,人家还在加班,你凭什么能比得过人家呢”
他沉默了一会,闪烁其词地挂断了电话。
一个人时间利用方式的差异,在短时间内看来似乎不会对我们产生多大的影响,但这会导致那些低时间利用效率的人放松警惕,进而磨灭他们上进的意志。
一个人利用时间的方式,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而人们之间的点滴差距在被时间赋能后就变得让人难以跨越。
有一句话:“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怎么看待你”,这对于时间也同样适用,你利用时间的方式,决定了时间能给你带来的价值。
所以,有一个词让我感到毛骨悚然:“kill time”
kill time 意思是消磨时间。
你消磨时间,时间自然也会消磨你,而我们人类在与时间的对抗中,我们从来都不会是获胜的一方。
强大如秦始皇,以莫大之威能横扫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
他认为自己可以逆转时间的流逝,却在即位11年之后便功破身死,而秦帝国也在他死后也只持续了四年便轰然倒塌。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无论是秦始皇,还是生活在现代中的我们,都要找到一个方式来使自己与时间和解,搭上时间的顺风车。
别让你的口头努力毁了你
《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中有一句话,令人感触颇深:
“一个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深以为然。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不乏这样的人:
总嚷嚷着减肥,可是体重秤上的数字丝毫未减;
总嚷嚷着早起,可是一睁眼就已经是上午十点;
总嚷嚷着读书,可是书架里的书早已灰尘落满。
而且,他们放弃的理由也是高度的相似:“没时间”“忙”
又或者有的人直接说自己当时是被心灵鸡汤给灌了脑了。
其实,一个观点,一个句子到底是不是心灵鸡汤取决你你看待问题的角度。
我一直认为:听了不做是鸡汤,听了做了,那就是真金白银。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很焦虑。
她爸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而她自己却只考上了一个双非一本。现在临近毕业,她又不打算考研,而学历又不占优势,所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我连忙安慰。
后来她说她想做自媒体,想写写东西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但是现在就业压力已经紧赶慢赶地追了上来,而现在自媒体的时代红利已经过去,问我还来不来得及。
我问她现在写了多少东西了,有没有公开地发表过。
她说没有,一直在担心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情,这种焦虑情绪之强烈,以至于完全不曾动过笔。
我说:“从现在你就可以试着尝试以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任何事情总得有一个开始”
所以,你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好想法,不去把它变作现实,它永远不会对你产生影响,也不会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就像马云所说:
一流的想法,三流的执行力;三流的想法,一流的执行力。我宁愿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
人生不是你厉害了才开始行动,而是你行动了才会变得越来越厉害。
著名的革命斗士闻一多先生时时刻刻用“做”和“说”来约束自己,他的学生臧克家称他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他有一套独特的行动指南。
人家说了在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寥寥数语就可以看出行动单纯的口嗨之间的巨大差距。
想来也是,说了才做,那你“说”的底气从何处而来呢?
而说了也不一定做危害则更大,日子长了,那自己的言语恐怕要被人当做诳言诳语。左右落个不是人。
所以我才说,别让你的口头努力害了你。
不妨,做个踏实人
请注意,踏实可不等于老实。
踏实,做一种做事的态度,而老实则是一种为人的态度。
正如被誉为“美国孔子”的爱默生所言:我们对真理所能表示的最大崇拜,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履行它。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王满银不同的人生走向,发人深省。
孙家光景破烂,少安不得已辍学在家务农。他踏踏实实伺候土地又趁着改革开放之东风,率先在全村推广责任制,开办砖厂,成了公社的"冒尖户",也成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生动写照。
而王满银呢?纵观全书,无论是家人还是外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两个字:逛鬼
他不顾家,不务农。他和村里所有把心思放在庄稼和家上的人都不一样。“逛”是他全部的生活状态。
所以,在小说的结尾,眼看着别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只能带着在外面所受的屈辱和失败灰溜溜的返回老家,承受所有人的冷眼。
所以,只有认真踏实生活的人,才能得到生活最真诚的回报;而整天想着投机取巧的人,都将被生活无情地抛弃。
陈铭在《奇葩说》曾说道:
人,千万不要老想着走捷径,因为我们会生出一种奇妙的依赖特性,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你开始走捷径了,那么捷径很快将变成你唯一的路。
越想走捷径,就会越深陷泥潭。
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也是人们作茧自缚的结果。
最后,给大家奉上一句泰戈尔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END
关注我,一起读书,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