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本书一共分为九章,从生活、事业以及成功的定义等各个方面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引发不同的思考。
01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一)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开篇作者提出很多人买房,成为出卖梦想的房奴,并列举了一些大咖不买房成就梦想的例子。
比如巴菲特在妻子的支持下租房创业,音乐人高晓松不买房走遍全世界,并假设了小强和小明两个人同一个起点,小强决定买房,而小明用买房的首付款投资自己。从此小明开启了自己开挂的人生,参加认证和能力培训班并认识了各行业的佼佼者,逐渐与小强拉开差距。
我认同作者的观点:我们尝试翻阅国内大部分创业者的成功档案,发现他们都在最适合开始创业的年代,选择创业而不是买房。
假如巴菲特年轻的时候用创业的启动资金购买了房子,可能就和自己的梦想擦肩而过。由此作者引出了“安全感”的概念。人们将自身的安全感寄希望于一套房屋之上,在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所,让他们感觉安心。
但是我想说成功者之所以被大家传颂,是因为稀缺。无论是巴菲特还是马化腾,他们都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并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最终他们实现了梦想。
现实生活中,挣扎在买房与租房中的大部分人,他们的理想生活就是平凡、幸福地过一生,没有伟大的梦想。我敬佩那些不买房投资自己的人,但是在房价飞速上涨的时代,有一处自己的安身之所为何不可呢?
我们无法从一套房子中完全获得安全感,但是它可以增加我们的安全感。我也是众多房奴中的一员,大学毕业的时候向往自由觉得租房也是不错的,天高任鸟飞。2016年房价快速增长,很多楼盘均价翻倍,眼看着房子离我越来越遥远,在和男朋友商量后决定共同买房。
作者要拆掉的这堵“思维之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很难,包括我。
(二)爱奴:你一个人也能好好过下去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有一个男生问他,他要分手,但女朋友声称要自杀,该怎么办。古典老师的回复是:祝贺你,赶快分手吧。
这让我想到了微博上的新闻,“15岁初中生与女友分手后跳江自杀身亡”,“女子为情开燃气自杀”。为什么分手后有的人选择自杀呢?因为他(她)缺乏安全感,认为独自一人无法生活下去。
现在社会,人们过多地依附于家庭,小时候依赖爸妈,长大了依赖自己的另一半,年老之后依赖自己的孩子。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和独立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源于安全感的缺乏。
那安全感要怎么获得呢?大学的时候经常三五闺蜜一起讨论未来选择男朋友的标准,其中提到次数最多的就是有安全感。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的安全感一部分来源于自己的伴侣。由于安全感的缺乏,我们会紧紧抓住自己的伴侣,最后却使他们离我们渐行渐远。
之前的我也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女生,不允许男朋友出去聚餐,不允许男朋友出去玩不带我,好像离开我的视野之外,我就会大发脾气。那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吵架,他不理解我的束缚,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
后来我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健身、旅行、学习书法,我的生活逐渐忙碌充实起来。我开始理解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我不再因为男朋友的饭局而无端生气,也不再猜疑他下班时间都去了哪里,因为我内心富足没有恐惧。这种内心的安全感只能自己创造,无法完全从其他人身上获取。
不要让自己成为爱的奴隶,你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生活。
02外面的世界很大,不要被一个水杯约束生命
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这样的水杯。我们害怕失去而死死盯着这个杯子,限制我们的眼界,僵化我们的思维,阻碍我们看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现实中这样的水杯,有的叫做“专业”,有的叫做“感情”,还有的叫做“安逸的工作”。如果你有一份大家看起来不错的工作,或者有一段时间很久的感情,但这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该怎么办?
作者给出的最佳答案是:用尽全力,用最快的方式放弃。
恰好我现在也有一个水杯,它叫做“安逸的工作”。工作压力小、不加班、工资还不错,很多人告诉我这是一份好工作。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浪费了多少时间。由于公司的变动和调整,我的日常工作不饱和,常常上班时间无聊到怀疑人生。
去年年底的时候萌生了辞职的冲动,但是考虑到这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有感情而且很熟悉了,所以又继续浪费了半年的时间。我考虑的是过去的投入,而继续犹豫的半年就是追加的成本。
已经投入并且损失的价值,会造成我们对未来投入的判断。这就是沉没成本模式。由于害怕损失,所以继续投入,到后面的损失却更大。
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害怕跳出目前的舒适圈,导致我额外又投入了半年的时间,却没有任何的进步。所以在这个月我提出了辞职,继续浪费时间只是增加了我的损失。只有离开目前的工作环境,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过去的投入已经不可追回,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未来的价值。如果现在的工作或者感情不是你想要的,那么放弃吧。
感谢大家的阅读,第一次拆书欢迎大家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