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当然不可能在数学上有什么创作。洛克哈特想强调的是,数学是一种探索过程,任何一种心智上的敏锐,都来自自己解决问题。在数学教育中适当引入数学史内容,是让孩子思考去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告知该怎么解决问题。定义和公式并不能让学生更聪明。
把完全平方数转化为一个正方形,然后圈出其中代表数字的方块。这是在游戏。发现其中的规律,把奇数之和与完全平方数的关系找出来,这就是愉悦自己。
洛克哈特说,这些才是我数学成长经验最重要的部分。
数学中一个常见的悖论是,引入一个更高的理论,让原本看起来难的问题变得简单。比如我们小学课程中经常面临的一些应用题,一旦学会设未知数,就变得简单了。但我们的小学课程不讲未知数,洛克哈特的教学理念是从问题出发,不怕引入更高的数学概念,也不一定要割裂开几何和代数课。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锻炼出真正的数学技巧。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中小学数学课存在大量问题,让孩子掌握数学符号,记下一堆公式和定理,然后再不断做题,这种机械的教育不能让孩子领略数学的美,好的教育方式,是要让孩子置身于数学问题之中,由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从中发展出数学思维和数学技巧。
这本书出版之后,有人发表评论说,这本书太好了,我的数学成绩就很差,如果我在中学里遇到一位像洛克哈特这样的老师,一定能学好数学。洛克哈特的确是一位好的数学老师,但他能不能把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孩子,改变成一个对数学感兴趣的优秀学生,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的教学理念,适合那些聪明的孩子,但面对那些就是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洛克哈特好像没什么高招。他说,中学并不能保证教会每个人基本的数学知识。
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数学兴趣小组的课外老师,领着一帮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去领略数学的乐趣,并且对那些教不好数学的老师、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发出了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