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被教育要忍让,把好东西留给别人。妈妈常说:“把梨给别人,是大方、慷慨的表现。”这种观念让我忽视了自己内心的需求,总认为只要为别人付出,就是好人。这种心态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我的亲密关系。
不懂提需求,自己过得很累
在刚开始谈恋爱时,我总期待男朋友能察觉到我的付出并回报我。但我忽略了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需求也不一样。比如,每次问我吃什么,我总是考虑到他的口味,从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不是妥协,而是给了别人一次次忽视我需求的机会。当我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时,怎么能指望他理解和回应呢?他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我不喜欢吃什么吧?
不懂提需求,别人也很困扰
说到《再见爱人4》里的麦林,我觉得她就是那个“内心压抑”的典型。她一直在觉得自己付出很多(虽然可能不属实),但是她的确表现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她说自己很累,但又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有时候想要被人宠爱,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节俭,不想要“物质”上的东西,甚至对丈夫也表达不清。她说,自己想要包,但又不想显得很浮夸,最后搞得自己很矛盾,给周围的人也添了很多困扰。
我看得出来,她心里有很多不平衡,想要被关心、被重视,但又不愿意直接说出来,最终结果就是她越压抑越不开心,丈夫也很困惑,不知道怎么去回应她的需求。她一直压着自己的情绪,最后只能默默忍受,心里越来越有怨气。
这种模糊不清的需求表达,不仅让自己痛苦,也给他人带来困扰。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既没有解决内心的不安,也让身边的人无法回应你真正的需要,最终损害的是双方的关系。
其实,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敢于表达出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不能总是想着别人会懂,别人也没有那种“读心术”。要记得,我不说出来,别人根本不会知道我在想什么。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例外。
说到底,不懂提需求,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让周围的人感到迷茫和困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不管是在感情、工作还是其他方面,清楚表达出来,大家才能在一起合作,才能在关系中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