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新开始育儿反思以及学习、时间复盘总结,计划先做21天再说,写上21篇。
1/2第一篇
情绪与孩子相处复盘:
事件:上午九点多,一位同学妈妈发信息问我:假期作业是什么?于是,我只有问孩子。但是,孩子不想告诉我,他们不想帮助这位同学。我有点怒火:觉得他们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后来还是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把作业发给了同学妈妈。
结果:这件小事情消耗了半小时左右。弟弟很不高兴,情绪很大。大声地向我抗议。哥哥虽然情绪不大,但也怨言不断。我的心情也糟糕透了,那一刻觉得自己的教育很失败:是不是我之前的教育导致他们的“冷漠”,不爱“乐于助人”。
原因:孩子不愿做。他们的解释是这样:1、为什么他们(同学)不记录作业呢?每次都问(确实常有妈妈私信我)。2、我们与她(问作业同学)又不怎么玩,如果是我的好朋友,我当然告诉了。3、你是家委会的(我是家委会成员),就必须要回复吗?可我们不想做这件事。
我要做的原因:1、同学妈妈私信我,不好意思不回复,而且想及时回复。2、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乐于助人”。
反思:这件事我在短时间内靠说教、讲道理、发火,孩子仍有情绪的情况下做成。根本没起到让孩子“乐于助人”的目的,没有教育意义。他们还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他们最近生气时的大喊大叫就是我前几年种下的因。
我一开始的想法也有错。为什么孩子不告诉,就是他们不爱“乐于助人”的表现?想想平时,孩子们也有帮助别人、爱护小动物的事件,特别哥哥。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且“乐于助人”不是只通过一件事件来定义。生活中有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用来“教育”。还有最重要的是我,要以身作则找学会“乐于助人”。
这件事我没有做到共情,当时就判定孩子们的想法“冷漠、错误”,我的才是“冠冕堂皇”的正确。我也深知当孩子们没有情绪的情况下,是愿意做这件事。但我没给时间,也没从他们角度思考,一心只想着快点回复家长。导致这样“两败俱伤”的结果。
总结:以后遇事,特别孩子的事情。首先,我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以事来定义孩子的品质。孩子做与不做,我都能接受。其次,我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做到理解与共情。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再次,我不能再靠说教、讲道理、指责还有发火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解决方法比不解决要糟糕百倍。最后,我要多读书,多实践。每天记录育儿路上的点滴,勤反思自己的不足,勤学习情绪、育儿方面的知识。
学习、时间管理复盘:
事件:早上八点半才起床。耽误了早上时间。也导致孩子们的晚起。他们的状态也不是很好。确实是父母的言行举动影响孩子的一举一动。
早上晚起也是晚睡造成(熬夜看了半部电影),还有七点左右醒了也在赖床。潜意识里认为放假了那就好好放松休息。但我这样做了,反而没有“放松愉悦”之感,却会“懊悔恼怒”。倘若我早起完成了写作或读书,那我会“放松愉悦”,而且那一天我会很幸福。
反思总结:不放纵自己。还是要早睡早起。一大早让自己活力满满,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