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课程笔记纲要


一、培养孩子的三个刚骨

1、尊严感(自我价值感)(针对自己)

2、信念感(做什么事肯定行)(针对事)

3、责任感(靠谱)(针对他人)

二、让孩子有尊严感的第一步是认同(你想和谁关系好,你就说谁好)

1、切忌评判。在家中首先认同爱人,认同原生家庭。化解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2、看破不说破。

当你总不认可对方的某一个点时,对方会和你产生对抗。想让谁拥有什么样的品质,你就看他的优点。打击只会让一个人产生对抗或彻底放弃。

三、如何认同?

1、确认品行,正言正行正能量

2、鼓励:如果没做到怎么办?没关系,下次再来!

3、表扬:描述事实经过+谈出个人感受+给出未来方向

4、批评:前三步同上,第四步给出解决方案

四、有效沟通(先认同后沟通,没有认同,所有的沟通均无效)

一个天条:接收者准备好,给予者才出现。

两个误区:1、听的人自以为是,说的人想当然

2、不允许对方把话说完

三个层次:1、和自己沟通得好就是想通了。

2、和别人沟通得好就是关系好。

3、和使命沟通得好就是关系圆润、通透。

五、沟通的障碍

1、知识背景不统一。

2、概念不统一。

3、思维不统一。

4、立场不统一。


爱人的20个优点:

1、为人正派,能让人信任。

2、 正直善良,有同情心。

3、 勤恳认真,有责任心。

4、 做事踏实,交办事情可以放心。

5、乐观开朗,具有良好的心态。

6、思路清晰,条理性强。

7、工作努力,兢兢业业。

8、朴实无华,做事低调。

9、好学,知识面广。

10、生活简单,淡泊名利。

11、做事条理,有条不紊。

12、孝顺长辈

13、对人友善,乐于助人。

14、宽容大度,不小家子气。

15、心态阳光, 做事磊落。

16、无不良嗜好

17、眼睛很有神

18、爱生活,爱家庭。

19、家中顶梁柱。

20、对自己比较节俭,对他人比较大方。


女儿的20个优点:

1、追求生命的价值。

2、笑起来很好看。

3、人缘好。

4、有爱心。

5、决心要做的事一定做好。

6、有思想,眼界开阔。虽然年龄不大,但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7、求知欲强。

8、责任心强,自己负责的事情一定会办好。

9、讲诚信,在未来社会这点会对她人生影响很大。

10、懂得关心他人。

11、越来越细心。

12、孝敬长辈。

13、关爱家人。每个节日都能收到她贴心的小礼物。

14、不乱花钱。

15、表达能力好。

16、善于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17、做事通透。

18、待人真诚。

19、非常善良。

20、积极上进。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是什么?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早在1996年,心理学家就针对自我效能和儿童的学业成绩的关系,有过一项心理学的实验。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十岁到十四岁的二百多名学生,研究内容是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做对比分析。

研究的结果表明:儿童和家长的自我效能水平程度可以在一定的方面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显得更有信心,而且在他们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高难度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也非常乐意为解决问题而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是完全相反的。

二、"自我效能感"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益处?

1、让孩子更加的独立,并且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比较强的孩子一般性格活泼开朗,拥有自强不息的品质。他们面对挑战与挫折,思考方式一般是:我能够将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我能够凭借我自己的能力把这件事情完成的更加完美。而这种自信的、积极的心态也会为他们以后进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让孩子有比较明确的目标。

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会给自己去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为围绕这个目标付出很大的努力,最终完成目标。相反,自我效能感差的孩子,想到最多的可能是:这件事太难了,我没法完成,因为我一点头绪都没有!

我们来举个例子,两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是相当的,经济条件也是差不多的。但是甲的父母会经常鼓励与教育。乙的父母呢,就会经常打击孩子。

在有一次班级里组织爬山活动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自由采集植物样本。而当乙看到蜿蜒曲折的山峰,路线错综复杂的山路,种类繁多的植物。乙同学就非常的沮丧,认为这里不仅地形复杂,而且感觉乱七八糟,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但甲同学却显得非常积极和兴奋。设计XX样的路线,采集XX少样本,很快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

就因为"自我效能感"的不同,在同样的一件事情面前,甲和乙的表现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家长一定要做好以下这四个方面

一、让孩子体会成功的乐趣

如果交给孩子的任务非常庞大且艰巨,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后不愿意去执行。相反,如果把任务分割成为一个个小任务,就会容易完成。

二、父母应巧妙的劝说孩子,而非一味指责

每个人都会犯错,特别是孩子。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不停的摸索,不停地地接受挫折。如果父母一味地去打击他们,批评他们,不停地指出他们身上的缺点。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甚至是沮丧,抑郁。相反,如果父母能够用理性的,适当的方式去对孩子甲乙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启发。

当孩子处于成长期的时候,渴望得到肯定与尊重,渴望得到赞美和鼓励。做对事情的时候,多多赞扬;做错事情的时候,小心引导。这样孩子"自我效能感"也会逐渐增强。

三、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能够让人做出非常不理性的行为,伤害到他人。拥有比较高的自我效能的人,一般都能够控制自己情绪。

比方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都足够的优秀。那为什么每次赢的都是诸葛亮呢?就是因为周瑜太过于情绪化,做事不够沉稳,而诸葛亮就是利用了他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弱点,最后把周瑜气到吐血而死。

四、让孩子学会虚心请教

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并不代表是让孩子去逞强,而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除了可以来源于自己强大的内心以外,还需要有强大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作为支撑点。那这是哪里来呢?可以让孩子向父母、老师、同学请教。让孩子学会多多请教别人,多多询问别人的意见。增强孩子自信心的“软实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称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智力测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现象。即对人们的期望值越高,他们的表现就越好。

中文名

皮格马利翁效应

外文名

Pygmalion Effect

别名

期待效应

提出者

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

提出时间

1968年

快速

导航

来源理论基础教育意义对策与建议

定义: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期望效应。1968年由美国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 1933-)等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中提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如教师寄予很大期望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测试,他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有明显提高。因此效应与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相似,故名。[1]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60年代末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教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对他们有积极期望,认为他们以后智力会发展很快,那么若干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教师这种积极期望的孩子智力的发展并不明显。而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别。两类孩子几乎是在完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因而他们智力发展的差异只能由教师期望的不同来解释。罗森塔尔借于皮格马利翁神话,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来源

智力测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Rosenthal,R.和Jacobson,L.)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 School)所做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显著。而且,从教师所做的行为和性格的鉴定中可知,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有适应能力、更有魅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等倾向。

这一结果表明,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罗森塔尔把这一现象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希腊神话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并且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忒的神殿向她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决定帮他。

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它的脸颊慢慢地呈现出血色,它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它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盖拉蒂向皮格马利翁走来,她用充满爱意的眼光看着他,浑身散发出温柔的气息。不久,盖拉蒂开始说话了。皮格马利翁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皮格马利翁称他的妻子为伽拉忒亚。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理论基础

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四个理论基础:

一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积极看待自我的能力。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个体,可以通过外部力量尤其是教育者的激励变得更完善。

二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而需要与激励内在统一,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外部激励相结合可以增强个体动机强度,达到激励效益。而期望与赞美是满足需要、激励人自我实现的有效方式。

三是巴甫洛夫的阳性强化法,该理论认为,人们会因奖励而加强为他人所赞赏的行为;因惩罚而减少不为人们所认同的行为。当“阳性强化法”被用于教学中,期待效应就会显现。

四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强化是使学习行为表现的必要因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