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嵘(Sara Jane Ho)女士,瑞雅礼仪创始人及授课顾问,福布斯2013年度“亚洲最受瞩目的女性”,英国BBC电视台2015年度“巾帼百名”(100 Women),持有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瑞士IVP国际礼仪学院专业文凭,世界经济论坛杰出青年,美国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学院院长顾问委员会”委员及美国精英寄宿学校菲利普斯埃克赛特学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亚洲学生委员会”委员,FEI马协会员,曾参加2014年于北京鸟巢举办的“浪琴马术大师赛”。
上文是百度百科中Sara老师的介绍。事实上,今天在钟书阁参加活动的时候还在考虑是否有必要买一本书看一下。因为平时我阅读接触的关于工具类的礼仪书比较少,也自认为待人真诚就可以不必专门学习这些礼仪的课程,日常工作生活不怎么用的到那么标准的礼仪。
但是一场个人工作生活经历的分享下来。就立马路转粉了。就像是我朋友圈里发的那样“最怕的是比你优秀,比你漂亮,又比你努力的人。”等等。我并不是在攀比什么的,也不是在吐槽。只是在说明事实,在向优秀者致敬。活动期间做了些笔记,稍微整理了一下,部分语言还原度不高,只是意思表达到,请谅解!
书里的内容更多是工具性质的礼仪方式,Sara老师分享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成长经历。
百分之九十九靠努力。Sara老师开始有分享到自己在准备哈佛商学院面试的时候的情况,她先搜集一些资料,找到历届哈佛商学院面试中最常问到的30个问题,先自己把的回答写好。再去找已经通过面试的朋友去修正这些回答。经过多次的修改后,再把内容背下来,练习很自然的说出来。例如在面试中面试官问到最喜欢的是哪本书?很自然的稍微停顿说让我想想...当然让自己表现很自然流利的状态而不是在背书的感觉。后来面试通过后有把自己的经验有和同学分享,他们的回答是,我们也是这样做的。由此看来优秀的人大多是相似的。正如那句名言所表达的意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父母的教育鼓励很重要。Sara老师提到在国外读书,有一年在过2月14情人节的时候,她的同学都收到很多由父母寄送过来的鲜花和礼物。而就只有自己没有,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哭诉,她父母认为他们是中国人不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是这样被商业化的节日。她哭诉说到那你们为什么还把我送到国外读书?后来第二年就收到礼物。刚开始的时候Sara的成绩不是很好,她母亲就让她预测自己的成绩,给自己定好最理想的GPA,最差的GPA和平均的GPA,然后朝着最理想的成绩努力。她父亲有提到拿到当拿A是一件正常的事后,这样拿不到A才是不正常的事。
学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父母认为应该学的东西,这样才会更有动力去学。有提到A型人格与B型人格的区别。 A型人格者更有进取心、自信心、成就感,更主动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B型人格者则属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
做有特长的学生。Sara老师从小她父母让她学习很多的东西,游泳,马术,钢琴等等。最开始很有广泛度,渐渐大了之后根据喜好有选择的放弃和保留一些项目。然后这些保留的项目培养其深度,找一些标准去衡量,打比赛取得一定的成绩,培养自信。比如Sara的马术,刚开始的时候能跳1米,然后挑战1.3米等等,让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提到香港一起马术比赛的团队中有四个职业的选手是直接可以代表香港去参加国际比赛的。辩论赛拿到第二名,并且上了报纸等等。
问答环节:
1,有书友问到如何去规划人生的目标?
成长的环境很重要,交往的朋友很重要。当周围的哥哥姐姐们都是名校毕业,那自己不读名校不拿A才是不正常的。有提到中国很多的家长把自己的梦想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当然不能全都是弊端。有利也有弊!需要有一个计划但计划要灵活,当遇到一定的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你的名声要用一生去维护,但失去可能只需要一秒钟。所以原则很重要,明天的我要比今天好。
2,分享会的主题是关于如何从平凡女孩到国际淑媛,多数的还是平凡女孩,给到平凡女孩什么样的建议?
要和不同的人接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是独立的个体,那就大大方方的与和人说话聊天。要去看世界,出去之后才能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国家和生活的环境。提升自己,做自己没去做过的事。
3,能看得出Sara老师是一个目标感很强很清晰的人,这是父母给的吗?有没有迷茫的时候?
父母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一个家庭条件很好的朋友说到他小时候想要什么比如玩具,父母不是什么东西都满足。但是,如果是想学什么东西,或是想读什么书都可以实现。前十几年是父母帮忙把基础打好,但是到后来全部都要靠自己。当然会有迷茫的时候,要学会权衡。对朋友的要求很高,尤其是闺蜜,因为朋友对自己的思维的启发很重要。
4.分享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性格状态的形成具有转折点性质的3件事?
1).在香港某某名校读书。才发现自己是一般的孩子,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在读第一年的时候成绩不好,到第二年后成绩都是A
2).高中升入大学。高中的时候不开心,到国外读大学有了自由并且可以看到更多更清晰的世界,自己变得更加开朗。
3).母亲得肝癌,在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世,前二十年都很顺,这是第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科学的是英文文学专业,通过一些小说可以看到人性中不同的东西。然后再从中跳出来,还要继续美好的生活。
5,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成长过程中会不会感到很孤独?
Sara是独生女,从小就是和两个大人一起成长。小时候妈妈有些电话谈判会让Sara旁听,关键点还会静音给Sara做简短的分析,相当于从小就接触这种小型的MBA课。小时候会与一些比自己年长的人交朋友。会觉得同龄人比较幼稚。Sara现在的生活也不全是下午茶和晚宴什么的。反而是晚上10点中就开始泡脚,10点半就开始睡觉。闲暇会听一些东西。还有就是和团队一起加班。
6,感情生活??(嘿嘿...原谅我问题没记全)
Sara的母亲告诉她读大学就一个机会,读书要放在第一位,因为最不会被人拿走的是自己的本事。毕业之后会很有多的机会和更优秀的人交往。
亚洲的父母很少和孩子沟通情感方面的问题。导致上学的时候不让谈恋爱,毕业之后就开始催婚,要知道从0到1也要有一个过程的。会让孩子什么都不和父母说,等到出问题就有点晚了。国外的父母会很开放的问,比如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男生,对你好不好等等。
谈恋爱是不是多比少好?当然是的。恋爱还是需要点经验的,才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
7,有个有8岁女儿的父亲问到,自己喜欢高尔夫,网球,但觉得这两项太难了。体育项目哪个比较好适合他女儿学?以及如何去与学业平衡?
和孩子沟通,听孩子自己的想法,了解孩子喜好。先有广度,再选择,最后去找一些标准衡量培养深度。
8,会不会为了爱情或嫁入豪门而放弃自己的事业?
不会。见多了放弃事业做家庭主妇的案例。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家庭地位中会导致不平等。会觉得没有自尊。
9,学的专业与工作不相关(专业不对口)如何去平衡?
美国人聘请员工不只是看专业,也要看性格,更多的是看能培训能学习的人,好过一个很“宅”的人。Sara是射手座比较喜欢自由,英文文学专业后的工作是投行,导致无法去控制自己的生活。约朋友不敢单独只叫上一个,很担心会放对方鸽子。刚开始的三个月工作反馈并不好,还差点被淘汰。这时候就需要去平衡,因为离开投行去哈佛商学院读书会很难。然后就很认真的工作,也很少约朋友聚聚了,半年后,工作上手。
10,是否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满意,如果不满意那么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什么?
互联网行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睡眠质量不好所以才会晚上10点多就睡觉。提到有一次早上5点肩骨痛的事,发朋友圈让朋友推荐正骨的医生的事。
永远为明天而活。
最后,关于理想生活方面我想说的是每个人有故事与烦恼,你羡慕别人同时,别人可能也在羡慕你。用自己的缺点去对比别人的优点是很傻的一种行为。如同我们明知道自己在朋友圈里发图和文字是怎么发的,又何必再去受朋友圈里别人的刺激呢。
我们未知的还很多,等待我们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认识了一些人后才发现,越有能力的人越是谦和。喜欢Sara老师一直以一种很谦和的态度在分享,人美心善,关键自身很优秀,身上没有那种天生的优越感。可能我日后与Sara老师的生活再有交集的可能性不大。但从此次的分享中,我有受到很大的启发,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方式,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方式,以及环境所造成的优秀是否是一种习惯的问题。以前书中,与人交流中也会涉及这些话题,但却并不深刻。就如同一部电影在电影院和在手机播放器上看所带来的感官上的差别一样。
感谢Sara老师的分享。